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古代一亭是什麼意思

心理3.06W
古代一亭是什麼意思

古代亭就是停的意思,單人旁一個亭,就是說人到了這裡要休息的地方。

亭子起源因該是在秦朝,秦漢時每十里設定一亭,以後每五里有一短亭,供行人何處,親友遠行常在此話別。

非常有意思的地方是,在秦漢時期,交通並不方便,人民走五里路十里路,不像現在,輕輕鬆鬆平平坦坦,而且攜帶東西,也比較沉重,自然需要歇腳的地方。

但是那個時候,到處建設都差不多,很不方便,於是就修建了亭子,就是到這裡可以停止休息一下的意思。直到宋朝前,還可以讀寫停止。

這個恐怕是最早的中國政府的便民設施了。

有了這樣的亭子,在路途中的人們就有了歇腳喘氣的地方,實在不錯。

後來亭子有設定了驛站功能,設立了亭長,所以可以在這裡進行送別和相會,也成了一種標識。

亭不合適用齋來表示,亭是亭,齋是齋。亭者,多用於園林點綴,常修建於路旁或水旁,有頂無牆,可乘涼,觀覽,亦可用於典儀場所。而齋不同,常指書房,或學校、揮毫潑墨、吟詩作對的建築。

一亭在秦可以說是距離單位,一亭約等於現在的5000米。亭是秦時的最低政府組成單位,十里一亭,十亭一鄉。亭長相當於現在的鄉長。

標籤:一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