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北方水稻種植歷史

心理3.2W
北方水稻種植歷史

歷史:

隆慶五年,修長城的事基本結束。戚繼光發現遵化城北山上有一孔溫泉,他記得《水經注》載:漁陽之北有湯泉。就是這裡,可惜已經廢棄淤積成為稻田。

開春之後,戚繼光感到若重修湯泉,不但可以成為薊鎮一勝景,引來朝中權貴來沐浴泡澡,還可以改變北方水貴如油的狀況。就命令義烏塘下洋村人,三屯營遊擊將軍金福帶南兵清淤重挖湯泉。結果金福等人十分喜歡

北方水稻種植歷史

目前考古顯示水稻最早是在南方種植,然後推廣到北方。

考古顯示北方最早種植水稻也是新石器時代晚期在黃河流域附近地帶。水稻種植畢竟還是南方比較先進的,也是原產南方的,自古以來都是這樣的。南方有先進的方法方式後再推廣到北方。

北方種植水稻跟隨南方走,後來北方越來越乾燥,種植面積範圍越來越少。

新中國成立後,共產黨重視生產,袁隆平同志不斷改良水稻,現在已經名副其實實現到處都可以種植的水平了,不僅生命力頑強而且高產。

北方水稻種植歷史

水稻種植是在西周時期興起的,關中平原由於水資源豐富,成為重要的水稻產地。《詩經》曾記載,“八月剝棗,十月獲稻”,“十月獲稻,為此春酒”,“黍稷稻粱,農夫之慶”。中國是世界上水稻栽培歷史最悠久的國家,稻在古時又名“稌”。據浙江餘姚河姆渡發掘考證,早在六七千年以前這裡已種植水稻。

早期,稻的主要種植區域是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因為地勢平坦、水源豐富,環境適合水稻的種植。秦漢時期,大一統局面逐漸形成,農業技術不斷髮展,尤其是鐵製農具的普及,此時,糧食產量大大提高。到了西漢,由於大型水利設施的營建,關中地區成為“天下陸海”,水稻開始在北方大範圍種植。明代以後,水稻種植更有發展,因此有“湖廣熟,天下足”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