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歎為觀止的故事概括

心理2.23W
歎為觀止的故事概括

吳國公子季札在去往中原,在魯國觀賞各國樂舞,根據各國樂舞風格結合每個諸侯國的人文民風作出了精妙的點評,當演出虞舜的《九韶》之後,季札讚歎道:“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意為已經觀賞到了最高水平的表演(觀止矣),其餘的就可以不必再看了。這樣的點評讓中原的各路諸侯對來自這位吳國的公子的學識大加讚賞,再也不敢小看吳國了。於是就留下了千古流傳的一句成語“歎為觀止”。

公元前544年,吳公子季札來到魯國,表示願與魯國結盟世代友好下去,魯國用舞樂招待他。季札精通舞樂,一邊觀賞,一邊品評,當演出《韶箭》舞時,季札便斷定是最後一個節目,說就看到這裡吧。魯國人非常吃驚他能預知最後的節目。

春秋時,吳國的季札在魯國觀看各種樂舞,看到舜時的樂舞,十分讚美,感嘆說看到這裡夠了(“觀止矣”),其它的就不必再看了。成語“嘆觀止矣”就出於此,後來指讚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極點。一般都說成“歎為觀止”。(嘆:感嘆為:是觀:觀看止:停止,感嘆說是可以停止觀看了。)

標籤:歎為觀止 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