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什麼時期

心理6.62K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什麼時期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為上古三皇、中古、夏商周三代。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出自《禮記·禮運》,這是孔子在參加魯國的蜡祭儀式後感嘆其徒有禮儀形式,失去了“大道”的實質,而後向學生言偃描繪的上古時期大道流行的社會景象。

“大道”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道統,是人認識到萬事萬物對立又統一的自然規律,明瞭天地萬物本來為一體關係的真相,所以胸懷對待任何事物都如同對待自己一樣的同理心,也就是“公心”。這樣的大道流行於上古三皇、中古夏商周三代聖賢治國理政的時代。“為”讀四聲,表目的,意思是“為了”。古聖先賢立身行道,為先民謀幸福而無私作為。先民在這樣的榜樣帶動下,生活、勞動同樣“為公”不為私。“公”即是“共”,以天下為天下人所共有,各路賢達在眾人中成長成材,又被推舉出來共同治理社會。

《尚書》上記載,上古時期的堯帝遵循古人流傳的天地之道、大公之德,憑藉欽、明、文、思四種德行教化人民,實現了天下安定。他誠信、恭謹、克己、禮讓,美好的德行傳播到四方之外,乃至充塞於天地之間。天下大眾受到堯帝德行的感化,因此像尊重日月一般崇敬他,自發地向他學習,每個人都不斷完善德行,於是群賢畢至,實現了唐虞時期風俗大和的美好景象。在孔子看來,在這樣的社會中,人們都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而行事。德才兼備的人被大家推舉出來管理眾人之事,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和睦相處,這就是大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