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古代女子為何稱氏

心理2.28W
古代女子為何稱氏

中國古代稱呼女子用的“氏”的含義:舊時放在已婚婦女的姓後,通常在父姓前再加夫姓,作為稱呼:趙王~(夫姓趙,父姓王)。古代女子地位較低,所以都沒有名字,只用氏來表示一下。

名是每個人的代號。姓氏是公共的,名是個人的,而古代女子社會地位都比較低,既不能仕官,也不可經商,很難在外有好名聲,所以通常也就不去取名了。

姓則是代表家族血緣,起源自母系社會,也叫族姓,是為了區分血緣,防止血緣婚配而發明的相應識別標誌。女子出嫁以後,姓都會跟隨丈夫,本姓則棄之不用,因此姓是可以變化的。

氏則是古代貴族以屬國、官位為氏,表示這個人身份尊貴,氏多為固定,由皇上授予,不可變。男子叫“氏”,多半是其地位最貴,江湖名聲較高,是一種尊稱,而女子叫“氏”,則是一種標記。

所以,古代的女子有姓無名,在家只有小名、乳名,對外則稱某某氏。

擴充套件資料:

人們推測,姓的由來與祖先的圖騰崇拜有關係。在原始蒙眛時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圖騰崇拜物,比如說麥穗、熊、蛇等都曾經是我們祖先的圖騰,這種圖騰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標誌。

後來便成了這個部落全體成員的代號,即“姓”。由於古代氏族部落的數量畢竟是有限的、可數的,所以,純正的遠古時代留下來的姓是很少的。

由於人口的繁衍,原來的部落又分出若干新的部落,這些部落為了互相區別以表示自己的特異性,就為自己的子部落單獨起一個本部落共用的代號,這便是“氏”,當然也有的小部落沒這樣做,而仍然沿用老部落的姓的。

有的部落一邊沿用舊姓,一邊有自己的“氏”。這些小部落後來又分出更多的小部落,它們又為自己確定氏,這樣氏便越來越多,甚至於遠遠超過原來姓的規模。從時間上來講,這已是父系氏族社會的事情了,氏帶上了這個時代的烙印。所以“氏”可以說是姓的分支。

《通籤·外紀》說:“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譯:姓,是為了統一大家的祖宗而創出來的。氏,是為了讓其子孫有所分別。)”就很能說明二者的關係。

古代的時候,女子的地位非常地下,在結婚之後,她們就會被稱為某某氏,第一個某是丈夫的姓氏,後面的某是女子自己的姓氏,最後的氏其實就是姓的意思。舉個例子,一個女子本來姓楊,後面她嫁給了一個姓劉的男子,那麼人們就可以稱她為劉楊氏。

古代的時候,漢魏時期開始將已經結婚的女子用丈夫的姓氏稱呼,到了南朝的時候,這就已經成為了社會上約定俗成的一種習慣了。將女子用丈夫的姓氏來稱呼,是加強女子對丈夫家依附的一種手段,也可以增加家庭的凝聚力。只是女子就很悲慘了,嫁給丈夫之後,她就必須從夫,也要冠上丈夫的姓氏,沒有什麼其他的選擇。

一開始,女子出嫁之後,是直接冠上丈夫的姓,然後再加一個氏。官方在登記婦女的名字的時候,也就是直接寫上趙氏、楊氏、李氏等等。當她們丈夫在的時候,一般需要出面的事情都是丈夫去,她們根本不用出門,這樣就沒有什麼麻煩。可有的時候,女子成為了寡婦,某些時候她們就要出現在公共場合,這樣就有了一個麻煩。因此,同姓的人太多,都用丈夫的姓加上一個氏,很多人都是一個稱呼,就不能準確辨別是哪一個人。因此,後來人們也會稱已婚女子為某某氏,前面是丈夫的姓,後面是女子自己的姓。

稱女子為“某氏”是男權時代的產物,反應的是婦女地位的低下,只能從屬於男人。“某氏”的“某”是該女子的夫姓。也可以稱為“某某氏”,前面的是夫姓,後面的才是自己的姓氏。

標籤:稱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