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天安門建於哪一年

心理1.45W
天安門建於哪一年

始建於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年。

天安門是明清兩代北京皇城的正門,始建於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門”,寓“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設計者為明代御用建築匠師蒯祥。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更名為天安門。由城臺和城樓兩部分組成,有漢白玉石的須彌座,總高34.7米。天安門城樓長66米、寬37米。城臺下有券門五闕,中間的券門最大,位於北京市皇城中軸線上,過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

天安門(Tian'anmen),坐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宮的南端,與天安門廣場以及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中國國家博物館隔長安街相望,佔地面積4800平方米,以傑出的建築藝術和特殊的政治地位為世人所矚目。

歷史上的最早的天安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417年,最初名叫“承天門”,寓“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天安門是紫禁城的正門。當年承天門遠沒有如今天安門這麼壯麗,而只是一座三層樓式的木牌樓,牌樓正中懸掛“承天之門”匾額。此樓於公元1451年毀於大火,1465年予以重建,明末時又毀於兵火,直到清順治八年即公元1651年重修,才大體成為今天的樣式,並改名為“天安門”。而我們現在看到的天安門,是新中國成立後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拆除舊的天安門後重建的,今天,雄偉壯麗的天安門不僅是我國的標誌性建築,而且也是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

      天安門在明永樂十五年建的,直到1420年建成完全建成,但是最初的天安門只是一座木結構的牌樓,而且名為承天門,之後承天門被回,到了清朝順治年間重新修建,並改名為天安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