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大宋明後讀後感

心理2.76W
大宋明後讀後感

縱觀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史,宋代是爭議頗多的王朝。有鑑於晚唐五代的教訓,大宋建立之初便將崇文抑武定為基本國策,這也致使華夏民族一改曾經的尚武之風,成了弱不禁風的偏科生。

公元1063至1086年是北宋英宗、神宗在位的時期,上承四十二年的仁宗盛世,下啟北宋末年的哲宗、徽宗兩朝。短短二十餘年間,宋王朝整體上仍維持著表面的繁榮,但熙寧變法卻自上而下地改變了帝國的體制和政治氛圍。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十一世紀,王朝的領航人和精英們懷抱重振漢唐雄風的初衷,播下變法的種子,卻未曾想過它結出的果實,深遠地左右著帝國的榮辱興衰。

由北京大學歷史系趙冬梅教授所著的《大宋之變》一書,正是對北宋這二十年間的政治生活和社會變革的詳盡描繪。《大宋之變》開篇,宋王朝在位最長的宋仁宗撒手人寰,他的去世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終結,也給朝局帶來新的變化。

仁宗並無親生子,宋英宗以養子身份入繼大統。但無論是仁宗生前還是身後,這對養父子內心都不願意承認雙方的父子關係。因為身份認同的缺失,加上長期作為候補皇子所承受的心理壓力,英宗一朝手握權柄,就發動了想要承認親生父親名分的濮議之爭。英宗在位的四年,濮議之爭導致的內耗成為了朝廷的主旋律。

英宗即位四年就告別了人世,繼任者是他的長子趙頊,即後來的宋神宗。《大宋之變》中的脈絡主線,由此展開。

神宗勤勉好學,年富力強。由於急於為其父的血統正名,也為了重振中原王朝,復興漢唐故土,即位之初的神宗便銳意進取。其志不止於中興大宋,更希望比肩唐宗宋祖。相較於因循守舊,主張溫和守成的諫言,初登大寶的年輕皇帝,顯然更屬意於那些大刀闊斧的改革意見。朝堂上老成持重的官員們對改革之事慎之又慎,畢竟就在十數年前,一場名為慶曆新政的改革以失敗告終,言猶在耳,墨跡未乾。

事實上,關於帝國的走向,大宋朝一直充斥著兩種聲音。一種是寄望於加強教化,廣開言路,讓君權受制於百官和道德的約束,實現君臣共治。這顯然是儒家思想的體現,《大宋之變》的人物主線裡,司馬光便是其典型代表另一種則主張實幹,君主集權和主抓財政管理。通過高效的行政手段,為政府和皇帝尋求更高的政治和經濟利益。仁宗朝的名相呂夷簡,慶曆新政的主導者范仲淹,到之後的王安石,皆在此列。

客觀地說,神宗朝之前,這兩派並沒有明顯的界線,也並不存在你死我活的權欲鬥爭和政治傾軋。大臣們雖有不同意見,但每遇大事,皆以公心為上

標籤:讀後感 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