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止戈為武典故

心理5.37K
止戈為武典故

止戈為武,是漢語的一則成語,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1]

這個成語原意指止息兵戈才是武功,要能止戰,才是真正的武功。後人用它表示通過正義的戰爭平息戰禍,求得和平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對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其本身結構為主謂式,在句子中可作定語,含褒義。[2][3]

止戈為武這個典故說的是:春秋時期,楚莊王用武力降伏了鄭國後,就打算撤兵回國。援助鄭國的晉國軍隊趕到時,戰爭已基本平息,晉軍統帥荀林父認為,沒有必要與楚軍再交戰,也準備撤軍。可兩人的部將十分好戰,結果雙方終於打了起來。

楚軍襲擊了晉軍的中軍,荀林父思想準備不足,防禦也有漏洞,在楚軍的攻擊下,造成自己一片混亂。荀林父看楚軍來勢凶猛,一時難以抵抗,就下令說:“快上船過河,先過河的有重賞。”結果軍中士卒爭先恐後登船。先上船的人用戰刀砍斷正在攀舷的士兵手指,一時弄得哀聲震天,士氣大減。駕馭戰車的軍土從陸路慌忙退卻,而馬車又陷在泥坑裡,結果當了楚軍的俘虜,晉軍損失慘重,屍橫遍野,剩下的殘兵敗將趁著天黑渡河,才逃了出來。

楚軍獲得全勝,將士異常自豪。一位將軍建議楚莊王說:“我聽說戰勝了敵人要建築一個紀念物,將來給子孫看,使他們不要忘了先人的武功。我看您也應該這樣做。就把晉軍屍首堆積起來,封土為丘,來紀念這次對晉國的勝利吧。”

楚莊王搖搖頭說:“你哪裡知道啊·你認識‘武’字嗎·在甲骨文裡,‘武’字是由‘止’和‘戈’兩字組成的,‘止戈’才是武!止息兵戈才是真正的武功啊!武功應該具備七種德行,這就是禁止強暴,消除戰爭,保持強大,鞏固基業,安定百姓,團結民眾,增多財富。現在晉楚兩國交兵,士卒的屍骨暴露在野外,百姓生活不能安寧,這七種德行我一樣也沒有,拿什麼留給子孫,我是沒有武功的。我看,咱們還是回國吧。”

楚莊王沒有修築紀念物以表彰這次戰功,很快就班師回國了。

成語“止戈為武”就是由此而來。後人用它表示通過正義的戰爭平息戰禍,最後求得和平。而“武”字的創立正是凝聚了我們的祖先非凡的智慧和對軍事或戰爭行為目的的深刻理解。

標籤:止戈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