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什麼是四民社會結構

心理3.29W
什麼是四民社會結構

四民是古代中國對平民職業的基本分工,指士(學者)、農、工、商,但其次序歷代有所不同。

四民社會,是傳統中國的社會形態特徵。傳統中國社會的主體是由士、農、工、商四大社會集團構成的。士、農、工、商,也即所謂四民。

在傳統中國,士、農、工、商四民雖然分業、別居,但不是等級分化,這種社會形態,被稱為四民社會。而由四民構成的社會形態也是傳統中國社會區別於西方封建社會的主要特徵和顯著標誌。四民社會的原型在西周社會既已存在。

而四民社會的正式出現是分封制解體過程中的產物,其出現時間大體在春秋戰國之時。

明末清初學者顧炎武《日知錄》曾說:“士農工商謂之四民,其說始於管子。”指春秋時期齊國宰相管仲最先將訂下“士農工商”的次序,一直沿用至今。

其他東亞國家

受儒家文化影響,越南、朝鮮、日本、琉球等漢字文化圈國家,皆在不同程度上沿襲了中國的“士農工商”四民的劃分。

在日本封建制度中在“士農工商”的劃分之外,另加入“賤民”類別,“士”則指武士。“士農工商”引入日本時,在鎌倉時代其字義仍與中國類同,日本南北朝時代展開四民論,天皇認人皆四民。室町時代始有改變,士農工商除了職業別之外,還有身份階級之分。

在朝鮮王朝時期,朝鮮朝廷使用良賤制度,將全國除了王族之外的人分為良民和賤民兩種。其中,良民按身份高低分為兩班、中人、常民、白丁四等,各等級之間嚴禁通婚。

標籤: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