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勞動生產總值怎麼計算

心理2.58W
勞動生產總值怎麼計算

(一)計算方法

1、生產法:通過核算各個產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來核算國內生產總值。

2、收入法:通過核算整個社會在一定時期內獲得的收入來求得國內生產總值。

3、支出法:通過核算整個社會在一定時期內購買最終產品支付總和來核算國內生產總值。

【提示】以上三種方法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在理論上應當相等,但在實際工作中由於資料來源不同等原因,計算結果會出現一些差異,稱為統計誤差。

(二)收入法國內生產總值構成

1、收入法是從生產過程中創造原始收入的角度來計算國內生產總值。

2、收入法增加值的具體內容

(1)勞動者報酬

①勞動者報酬,是指勞動者從事生產勞動應從單位獲得的各種形式的報酬。

②包括工資總額、福利費和其他實物形式的勞動報酬。

③農戶和個體勞動者生產經營所獲得的純收益主要是勞動所得,也都列入勞動者報酬中。

(2)固定資產折舊

是指一定時期內為彌補固定資產損耗價值,按規定比率提取的計入生產成本的折舊費。

(3)生產稅淨額

①生產稅淨額,是指一定時期內企業應向政府繳納的生產稅減去生產補貼後的差額。

②生產稅是企業從事有關生產、銷售和經營活動應繳納的各種稅金、附加費和規費。

③生產稅舉例:銷售稅金及附加、增值稅、企業管理費中的各種稅金等,是企業的利前稅,不包括所得稅。

(4)營業盈餘

①營業盈餘,是指從總產出中扣除中間投入、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和生產稅淨額後的餘額,大致相當於營業利潤,但要扣除從利潤中開支的工資和福利費。

②如果企業從政府獲得生產補貼,應將補貼一併計入營業盈餘中。

3、計算公式

(1)收入法增加值=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淨額+營業盈餘

(2)收入法國內生產總值=所有常住單位收入法增加值之和。

4、收入法國內生產總值反映一國或一個地區通過生產活動獲得的原始收入及其初次分配專案。

(1)勞動者報酬為居民所得

(2)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餘為企業、單位所得

(3)生產稅淨額為政府所得。

(三)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構成

1、支出法是從社會最終使用的角度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

(1)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可供最終使用的產品價值。

(2)產品最終使用的去向:

①用於最終消費

②用於投資即資本形成

③用於出口。

(3)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

=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淨出口

2、 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的具體內容

(1)最終消費

①包括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

②最終消費率:最終消費支出佔GDP的比重

(2)資本形成總額

①包括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和存貨變動。

a.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是常住單位建造、購置和轉入的固定資產扣除銷售和轉出固定資產後的價值。

b.存貨變動包括原材料、燃料庫存,生產單位產成品、半成品、在製品庫存,銷售單位商品庫存期末價值減去期初價值的差額。

②資本形成率:資本形成總額佔GDP的比重。

(3)淨出口

①淨出口:是一定時期內貨物和服務出口總值減去進口總值後的差額。

②出口是本國(常住單位)向國外(非常住單位)銷售和無償轉讓的貨物和服務。

③進口是本國從國外購買和無償得到的貨物和服務。

3、如果對居民和政府的支出再分開核算,則支出法下的GDP包括:

(1)居民消費支出

(2)固定投資支出

(3)政府購買

(4)淨出口。

4、用支出法計算國內生產總值的公式可以表示為:

GDP=C+I+G+(X-M)

式中:C表示居民消費I表示投資G表示政府購買

(X-M)表示淨出口。

勞動生產總值=(本年應發職工薪酬總額+本年計提折舊總額)+(本年營業利潤+本年政府補貼-本年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本年投資收益)+(本年應交稅費總額-本年應交企業所得稅-儲備糧油差價款本年應補數-預算彌補虧損及補貼本年應補數-本年度應收出口退稅款)。

生產總值的計算方法有三種:

1,生產法,是從生產過程中價值形成的角度計算生產總值的方法。它等於總產出減去中間投入。

2,收入法,是從生產過程中創造要素原始收入的角度計算生產總值的方法。它等於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淨額和營業盈餘4項之和。

3,支出法,是從可供最終使用的角度計算生產總值的方法。它等於最終消費、資本形成和淨出口之和。其中最終消費可分為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資本形成可分為固定資本形成和存貨增加,科技活動中所購置的科研固定資產也包括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