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動物體系結構

心理5.71K
動物體系結構

動物有八大體系結構:神經系統、運動系統、迴圈系統、免疫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

能夠完成一種或者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的結構叫做系統。如口、食管、胃、腸及各種消化腺,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消化系統。高等動物體(或人體)內有許多系統,如面板系統、骨骼系統、肌肉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迴圈系統、排洩系統、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和生殖系統。這些系統又主要在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調節控制下,彼此相互聯絡、相互制約地執行其不同的生理機能。只有這樣,才能使整個有機體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和維持體內外環境的協調,完成整個的生命活動,使生命得以生存和延續。

動物體系結構

一、對稱型別

      對稱型別反映了動物的主動適應環境的能力和水平。

      (1)不對稱型(asymmetry):或稱無對稱,無法切割動物以得到相似的兩部分,即動物體無對稱面,如變形蟲、一些海綿動物。

      (2)輻射對稱型(radial symmetry):通過身體縱軸的任何平面切割動物都可以得到相似的兩部分。身體一般是近似圓柱狀,如許多海綿、水螅、海膽。次生的輻射對稱能夠與兩側對稱重疊,如棘皮動物的五輻射對稱。

      (3)兩側對稱(bilateral symmetry):通過身體縱軸切割動物只能得到左右相似的兩部分,身體只有一個對稱面,大多數後生動物(除腔腸動物和櫛水母動物外)均屬此類。

      二、體腔型別

      體腔(coel)是由中胚層包裹的、內部充滿液體的空間。

      (1)無體腔動物(acoelomates):動物沒有體腔,如:多孔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

    (2)假體腔(pseudocoelmate):又稱原體腔,指中胚層與內胚層之間圍成的空腔,相當於胚胎時期的囊胚腔。中胚層只有體壁中胚層,無腸壁中胚層與腸繫膜。原體腔內充滿了體腔液或含有膠質物質和間質細胞。如線蟲動物、線形動物等。

    (3)真體腔(coelomate):體腔內外由肌肉(起源於中胚層)包圍,因此能夠更好的控制體腔液的動物。除假體腔外,其餘的兩側對稱的有體腔的動物均為真體腔動物,如無脊動物中的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及所有的脊索動物。 (形成過程詳見第2章第2節)

    (4)血腔(hemocoel):囊胚腔在一些動物的發育過程中仍然部分保留,它的殘留部分與真體腔一起形成混合體腔,在一些軟體動物和一些節肢動物中,混合體腔內充滿了所謂的“血液”,因此稱為血腔,器官浸沒在開放迴圈的“血液”之中,真正的體腔則大大地退化了。

      三、分節

      分節(metamerism)現象是指胚胎或成體出現的、沿身體縱軸排列的一系列相似分段的現象,每一節叫體節(somites)。分節現象出現在高等的種類,如環節動物、節肢動物和脊椎動物中。每一節的內外結構有重複,如肌肉、血管、神經和剛毛等。

      (1)假分節:無體腔的分節,如扁形動物的絛蟲。

      (2)真分節:有體腔的分節,分節不僅表現在體表,而且體現在內部結構,體腔亦分節。

      同律分節:除前一、後二節外,其餘各體節的形態、結構、功能均很相似的分節,如蚯蚓。

      異律分節:各個體節的形態、結構、功能有較大差異的分節,如節肢動物及其以後的各類動物。

      四、體部

      由功能相同的體節癒合成體部。

      (1)頭部:感覺、攝食

      (2)胸部:運動、支撐

      (3)腹部:營養(代謝)、生殖。

      頭部的出現伴隨著神經和感官的集中,有利於這些組織和器官的充分發展,同時由不定向動物變為定向動物。這提高了動物對不斷變化的環境的應變能力,趨利避害,並有利於向前運動和提高運動速度。

      五、骨骼化

      骨骼化(skeletogeny)是生物結構複雜化的基礎。他最初是作為防衛的器官,以後逐漸成為動物身體不可缺少的支援、運動和防護結構,並從外骨骼向內骨骼進貨。化石表明最早具有硬的外骨骼的動物是寒武紀出現的。大多數無脊椎動物具有以碳酸鈣為主要成分的外骨骼,節肢動物具有幾丁質外骨骼,而脊椎動物具有更完善的、符合力學原理的內骨骼。

標籤:動物 體系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