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描寫古代小城

心理1.42W
描寫古代小城

滑縣老城自滑氏築壘以來,已有3000年的城建史。老城面積雖然不大,卻有著成熟而規範的建設模式,城區的功能劃分至今仍在沿用,可以說是中國數千年古城建設的一個活化石。

滑縣舊城北朝成其規模,隋唐五代重修已不可考。據清朝人碑記顯示,宋朝修過2次,元末1次,明太祖時1次、嘉靖朝4次,萬曆和崇禎朝各1次。清朝重修的頻次達到高峰,順治、康熙各1次,雍正2次,乾隆朝重修4次,形成了近代5座城門的格局。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各修一次,民國十七年(1928年)又整修一次。

民國時城週迴9裡零7步,共5門,北門曰拱極門,東門曰長春門,南門曰南薰門,大西門曰嘉禾門,小西門曰清源門,俗又稱其為水門。整座城北寬南窄,像一個倒置的梯形。城牆甚高,二丈八(約9.3米)。城牆寬二丈三(約7.6米),護城河寬二丈(約6.6米)。城牆起初是夯土築就,但因當時土質疏鬆,黃土遭雨淋容易塌壞。歷次整修都逐漸加轉,起初是各城門以磚砌。

明崇禎十一年,大概是迫於越來越嚴重的流賊之亂的壓力,時任滑縣知縣羅璧以磚易土,城牆賴以鞏固。不過並非全部改用磚砌,而是採用內膽夯土、外包青磚的建築模式。

標籤:描寫 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