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列夫,托爾斯泰資料

心理2.32W
列夫 托爾斯泰資料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7日),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思想家,哲學家,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托爾斯泰出生於貴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學,1847年退學回故鄉在自己領地上作改革農奴制的嘗試。1851~1854年在高加索軍隊中服役並開始寫作。1854~1855年參加克里米亞戰爭。1855年11月到彼得堡進入文學界。 1857年托爾斯泰出國,看到資本主義社會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滅社會罪惡的途徑,只好呼籲人們按照“永恆的宗教真理”生活。1860~1861年,為考察歐洲教育,托爾斯泰再度出國,結識赫爾岑,聽狄更斯演講,會見普魯東。1863~1869年托爾斯泰創作了長篇歷史小說《戰爭與和平》。 1873~1877年他經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鉅著《安娜·卡列尼娜》。 70年代末,托爾斯泰的世界觀發生鉅變,寫成《懺悔錄》(1879一1882)。80年代創作:劇本《黑暗的勢力》(1886)、《教育的果實》(1891),中篇小說《魔鬼》(1889)、《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萊採奏鳴曲》(1891)、《哈澤·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說《舞會之後》(1903),特別是1889~1899年創作的長篇小說《復活》是他長期思想、藝術探索的總結。

托爾斯泰晚年力求過簡樸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從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於一個小站,享年82歲。

列夫,托爾斯泰資料

列夫 ·托爾斯泰是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代表作《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影響深遠。

(1)出身豪門,受良好教育

托爾斯泰家出生在名門貴族,父親是尼古拉伊里奇伯爵,母親瑪麗亞尼古拉耶夫娜是尼古拉謝沃爾康斯基公爵的女兒。

托爾斯泰父母早亡,在姑媽和家庭教師的教育下長大。

托爾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貴族家庭教育,從小就顯露出良好的藝術素養。

他善於編各種謎語,喜歡朗誦和畫畫。他的幼年生活很有規律,早上學習德文和法文,下午做遊戲和繪畫。

托爾斯泰家的莊園裡有一所規模很大的圖書館,那是他的祖父和父親建立起來的,藏書涵蓋了文學、歷史、哲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心中所描繪的圖畫有了壯麗的色彩,他喜歡田園風光,並在其中領悟到了博愛。

(2)求學生涯,喜歡文學

宗教1844年,托爾斯泰考入喀山大學東方語言系,攻讀土耳其、阿拉伯語。

他對道德哲學發生濃厚的興趣,並廣泛閱讀文學作品。他所讀的書包含了西方的文學、哲學、詩歌、民間故事等經典內容,囊括了宗教,以及東方文化。

其中 孔子和孟子老子給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托爾斯泰幾乎把當時世界文學中的經典篇章都讀遍了。

他在那裡受到了法國啟蒙思想家的影響,開始了對沙皇專制和農奴制的不滿,於1847年退學回家。

回家後,他和平民們生活在一起,幫助農民耕種,最後因為厭惡貴族的生活,在1851年自願去高加索服兵役。

(3)文學上初露鋒芒

服兵役是他一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因為親自目睹了戰爭的殘酷,他曾參加克里米亞戰爭,一生中有很多時間是在戰場是度過的,他切身體會到戰爭的殘酷。

戰爭豐富了他的閱歷,他的藝術天才同時顯露出來。

他根據親身經歷寫了《塞瓦斯托波爾故事》,又完成了《童年》、《少年》、《青年》三部曲以及《一個地主的早晨》和反映克里米亞戰爭的小說《高加索》。

(4)涉足上流社會

克里米亞戰爭結束後,托爾斯泰以陸軍中尉的頭銜退伍,來到了首都聖彼得堡。

他經常出入上流社會各種交際場所,見識到各種各樣的人,感受到上流社會的腐化墮落。

25歲的他在那裡受到了廣泛的歡迎,被公認為是果戈理的繼承人,俄國文學的希望。

後來,托爾斯泰去國外旅行,到過波蘭、法國、瑞士、義大利、德國,最後回到了故鄉。

回雅斯納亞 ,繼承了家族的莊園,在莊回雅斯納亞 ,繼承了家族的莊園,在莊園中還嘗試過一些土地改革,對農民生活很瞭解。

(5)和索菲亞相愛相殺

1863年,托爾斯泰與醫生波爾斯之女索菲婭結婚,從此開始了一種互相熱愛又互相折磨的婚姻生活。

這門婚事原本應該算是比較般配的。不過索妮婭嫁給托爾斯泰時,只有17歲,而當時的托爾斯泰,已經34歲了。

托爾斯泰在遇到索妮婭之前,一直是一名典型的浪蕩、品行不端的貴族子弟。他們婚後共生下了十三個孩子。

托爾斯泰由於經常伏案寫作,對孩子們很少盡到撫養和照顧的義務。

因此,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就全落到了年輕的索妮婭的頭上。為了這些孩子,索妮婭幾乎花費了自己全部的精力。

這讓她過早地變成了一個聒噪、神經質且非常容易小題大做的家庭主婦。

後來,這十三個孩子中有五個不幸夭折,對索妮婭的打擊更是雪上加霜。

她像老母雞一樣,對家庭的捍衛意識越來越強,她不允許任何人或事顯露出絲毫可能影響她的家庭的舉動,包括托爾斯泰自己。

托爾斯泰閒暇時總是與索妮婭拌嘴,但有時他們吵著吵著就會笑起來,而索妮婭每次笑時,托爾斯泰便會含情脈脈地溫柔地看著她。

在托爾斯泰重病時,索妮婭曾長達九個月寸步不離地照顧在她身邊,病中的托爾斯泰忽然流著淚望著她說:"謝謝你,索妮婭。你決不能以為我不領你的情或者我不愛你。”

這讓索妮婭非常感動,兩個人緊緊擁抱在一起,都熱淚盈眶。

自新婚時起,索妮婭就擔任了托爾斯泰的文稿謄寫員。

托爾斯泰的筆跡十分潦草,只有索妮婭,對他的文字有一種莫名的感知力,能夠清晰地辨認出來。

因此,托爾斯泰的所有作品,都會由索妮婭事先謄抄一遍,再寄到出版社去。

這其中,就包括四十萬字的《復活》、六十萬字的《安娜·卡列尼娜》、百萬餘字的《戰爭與和平》。托爾斯泰的作品之所以能成為不朽的傳世名作,索妮婭居功甚偉。

(6)著《戰爭與和平》

托爾斯泰從1863年開始創作《戰爭與和平》。當時托爾斯泰34歲,他精力充沛,思維敏捷。

六年的時間,他在書齋裡,默默耕耘,思考所處時代俄國革命的踟躕不前,借俄國人民戰勝拿破崙的那段歷史來抒發滿腔激情。

他用歷史資料、親身經歷和智慧釀造成功,使托爾斯泰贏得了世界的聲譽。

《戰爭與和平》是俄國文學史上第一部卷鐵浩繁、長達130萬字的史詩般長篇鉅著。

小說取材於1812年俄法戰爭時期,以1812年俄國衛國戰爭為中心,反映了從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歷史事件。

作品著重寫了保爾康斯基、別祖霍夫、羅斯托夫、庫拉金四大家族在戰爭與和平環境中的思想和行動。

以四個家庭的主要成員安德烈、皮埃爾、娜塔莎的命運為貫穿始終的情節線索,描繪了俄國的社會風尚,展示了廣闊的生活畫卷。

《戰爭與和平》採用史詩建構模式,以巨集偉而不失細膩的筆觸,描寫了從沙皇到廣大士兵、農民等各社會階層的歷史風貌。

一面給我們描繪了俄國貴族階級的奢靡生活,舞會上燈紅酒綠,貴族青年們高談闊論,貴族小姐們竊竊私語……

有力地批判了上流貴族社會的腐朽墮落。他們在祖國危急之秋仍然在爭權奪利,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

另一面又以戰爭的參與者的眼光為我們展示了衛國戰爭的殘酷。書中的尼古拉和安德烈多次參軍,一次次死裡逃生,一次次陷入絕境……

戰爭是可怕的怪獸,可以使家庭破碎,可以毀滅一切美好,使花草枯萎,使生機勃勃走向荒蕪。

托爾斯泰巧妙地結合巨集觀與微觀,大場面與芸芸眾生。

以極其簡潔的文字,令人驚歎的心理分析,生動、鮮活地描繪了俄羅斯文學史上最令人激動的一組人物形象。

安德烈公爵是其中一位,他鄙視貴族社會中人們,不關心國家命運的冷漠,他是一個英雄式的人物,然而在經歷了戰爭的殘酷。

他對自己曾經的選擇充滿了懷疑,過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田園生活,之後又陷入各種感情糾葛中……

他在書中表達了對戰爭的思考,通過1812年的俄法戰爭,托爾斯泰讚美俄國人民的自尊、愛國、頑強和堅韌。

這部作品後來被認為俄國的民族之魂,俄國花巨資拍成了長達7小時的電影。

(7)著《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

《安娜卡列尼娜》的構思於1870年,到1873年才開始動筆。這是作者一生中精神困頓的時期。

長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以鄉村生活為背景,反映出俄國農奴制改革後的複雜社會關係。

安娜本是出身於上流社會的高貴女子,她有顯赫的家族,她正值最美好的年紀,高雅的氣質讓她儀態萬千。

16歲的她就已經按照家族要求嫁給了比她大20歲的政府官員卡列寧,但是古板迂腐的卡列寧根本理解不了大膽活潑的安娜。

婚姻生活讓安娜痛苦,而兄嫂出現矛盾,安娜乘此機會踏上了前往哥哥家的火車,偶遇了渥倫斯基。

沃倫斯基有花花公子的名稱, 命運玩弄般讓安娜和沃倫斯基糾纏在一起,而卡列寧也發現了他們的祕密戀情。

但卡列寧滿心只有如何保住自己的顏面,並不在乎安娜的想法。後來安娜經歷了生產之苦和母子分離之苦,悲痛欲絕。

她決定向整個虛偽的上流社會挑戰,離開而沃倫斯基卻逐漸想離開她,這讓安娜無法接受,最終選擇臥軌自殺。

作者在心理 描寫上的細緻入微、精妙絕倫。托爾斯泰不僅較好地繼承和發揚了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描寫的優 秀傳統。

也把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藝術本身推向了最高峰,樹起了一面高聳入雲的豐碑。

托爾斯泰在相繼完成了鉅著《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之後,進入晚年的他世界觀發生了根本轉變。

他的藝術批判力量達到了高峰,達到了“撕毀一切假面具”的“清醒現實主義”。

以廣大農民的眼光觀察俄國現實生活,代表農民階級發表意見,這是他晚期創作巨大批判力量的主要源泉。

小說復活寫於1889至把1899年,是托爾斯泰晚年的代表作,情節的基礎是真實的案件。

素材是檢察官柯尼為他提供的一件真人真事:一個貴族青年引誘了他姑母的婢女。

婢女懷孕後被趕出家門,後來當了妓女,因被指控偷錢而遭受審判。這個貴族以陪審員的身份出席法庭,見到從前被他引誘過的女人,深受良心的譴責。

他向法官申請准許自己同她結婚,以贖問罪過,不幸婢女在獄中死於斑疹傷寒。

托爾斯泰以這個故事為主線,用了10年時間,六易其稿,終於完成了這部著作。

小說原計劃創作四部,但只創作了三部。1899年,他完成了第三部

長篇小說《復活》,通過對兩個主人公卡秋莎和聶赫留朵夫愛情經歷的描寫,深刻揭示了專制和壓迫的俄羅斯社會制度。

(8)晚景淒涼

晚年的托爾斯泰生活在極端苦悶之中,成年的孩子紛紛離開了家庭,妻子不理解他的迥異於常人的思想和行為,他所鍾愛的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也先後亡故…

1910年10月,82歲高齡的托爾斯泰離家出走,在又慢又冷的火車上不幸得了肺炎,在中途的阿斯達浦沃車站被人抬下了車。

妻子索菲婭趕到他身邊時,他已進入了昏迷狀態,他就這樣離開了這個世界。

列夫托爾斯泰真是個天才,一生中寫了那麼多作品,《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作品簡直是極品,享譽全世界。

標籤:托爾斯泰 列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