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道德經無爲而有爲則可爲

心理2.66W
道德經無爲而有爲則可爲

我們每時每刻忙忙碌碌,不知道在幹些什麼,做了不知道做的是什麼,爲什麼要做這些都是困擾我們這些人多年的問題,事實上,不外乎吃喝玩樂,爲生活而勞碌。

《道德經》中說,無爲纔能有爲,有爲而無爲,哲學的思維思想很抽象,但是,我們不得不說,這種思想確實爲我們所用,所不能爲也。

現實生活中,卻不是這樣的,總是無時無刻的爲自己能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卻總是想有所爲,可結局總是無所作爲,那麼爲什麼會是這樣呢老子告訴我們,聖人處無爲之事,行不言之教,處衆人之下,成衆人之上,無爲而有所爲。

“無爲”是一個哲學概念,不能從字面去理解。

無,在哲學上表示無形、無名、虛無等,或指物質的隱微狀態,意思是一種不顯形、不着痕跡的東西。如《老子》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意思是,天下的萬物產生於看得見的有形質,有形質又產生於不可見的無形質。可見,“無”不等於“沒有”。

爲,指行爲、作爲。

無爲,指一種“順應自然”的作爲。經過有爲的思考,以時勢、趨勢的判斷做出順勢而爲的行爲,即順應自然的變化規律,使事物保持其天然的本性而不人爲做作,從而達到“無爲而無不爲”的境界。

以書法藝術舉例。書法家畢生苦練,是“有爲”。當他掌握了規律、藝術水準足以駕馭書法的時候,寫字時不再在“技法”上人爲地刻意地“作爲”,一切順乎“筆意”,其作品纔算得上“自然天成”。

人們在改造自然、改變社會的“作爲”中,同樣要順乎自然和社會的發展規律,主觀妄爲、不該爲而爲之就會失敗。無爲是有爲的否定,也是更高層次的有爲。無爲與有爲是對立統一關係,假如一味地強調無爲,就會陷入虛無主義的消極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