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翠鳥和翠鳥的區別

心理3.3W
翠鳥和翠鳥的區別

1、普通翠鳥(學名:Alcedo atthis,英文名Common Kingfisher):#171,佛法僧目翠鳥科翠鳥屬鳥類,俗名翠鳥、魚狗、打魚郎、釣魚郎、刁魚郎、小翠等。是最典型常見的一種翠鳥,體型較小,約15cm,上體藍綠色,中央具一條藍帶,頸側具白色點斑,橘黃色條帶橫貫眼部及耳羽,下體橙棕色,頦白。腳紅色。雌雄鳥嘴的顏色不一樣,雄鳥全黑色,雌鳥上嘴黑色下嘴橘黃色。幼鳥色暗淡,具深色胸帶。

叫聲為拖長音的尖叫聲tea-cher。

為常見留鳥,單獨或成對活動。長時間站立於進水處的樹枝或巖石上耐心觀察,發現小魚浮出水面,俯衝到水面用尖嘴將魚捕獲,飛到樹上或巖石上吞食。

生活於海濱一帶及水道沿岸,行動敏捷且富有耐心,以魚為食。對生態環境要求比較高,是一種環境指示物種。

多為一夫一妻制。翠鳥求偶時,雄鳥努力捉魚餵給雌鳥(魚頭指向雌鳥方向,以方便雌鳥吞嚥),雌鳥評估其養家能力後,以接受小魚表示接受其求愛。

在沙堤或泥崖挖掘隧道式洞穴,在洞穴產卵,餵養幼鳥。因獨特的捕食方式,俗稱“打魚郎”。常出沒於開闊視野的淡水湖泊、溪流、運河、魚塘及紅樹林,棲於巖石或探出的枝頭上。

廣泛分佈於歐亞大陸、東南亞、印度尼西亞至新幾內亞。我國除西北外,海南、東北、華東、華中、華南及西南地區以及台灣可見。

普通翠鳥的愛情。

相似鳥種區別:

(1)普通翠鳥和藍耳翠鳥:一是普通翠鳥具橘黃色冠眼紋,藍耳翠鳥沒有,而是在眼後具藍色耳斑二是普通翠鳥背部具翠綠色,藍耳翠鳥背部亮藍色三是普通翠鳥常見,藍耳翠鳥在我國非常罕見,僅分佈於雲南的勐臘。

(2)普通翠鳥和斑頭大翠鳥:兩者極為相似,區別:一是體型大小,普通翠鳥體小,約15cm,斑頭大翠鳥中等體型,約23cm二是斑頭大翠鳥沒有橘黃色冠眼紋三是普通翠鳥上體藍綠色,斑頭大翠鳥上體主要為黑褐色,渲染藍綠色四是分佈區域不同,普通翠鳥全國較常見,斑頭大翠鳥我國僅見於西藏東南部、雲南南部和海南島的局部地區等地,該物種模式產地在印度(此外,斑頭大翠鳥雄鳥嘴全黑,雌鳥下嘴紅色)。

2、白胸翡翠(學名:Halcyon smyrnensis,英文名White-throated Kingfisher):#176,佛法僧目翠鳥科翠鳥屬鳥類,又名白喉翡翠。體略大,約27cm。嘴赤紅,頭頸和腹部栗色,胸部白色,上背、翼及尾藍色,腳紅色。

飛行或棲息時發出響亮的kee-kee-kee-kee尖叫聲,也發沙啞的chewer-chewer-chewer-chewer聲。

常佇立或棲息在柵欄、電線杆或樹枝上等待獵物,一般單獨或情侶共同捕食。

廣泛分佈在亞洲南部和西部,完全肉食性。我國分佈於長江以南地區。

營巢於土崖壁上或河流的堤壩上,用嘴挖掘隧道式的洞穴作巢,這些洞穴一般不加鋪墊物。繁殖期一般為4-6月,雌鳥產卵4-7枚,直接產在巢穴地上,卵近圓形,純白色,雌雄親鳥共同孵化和餵養小鳥。

3、藍翡翠(學名:Halcyon pileata,英文名Black-capped Kingfisher):#177,佛法僧目翠鳥科翡翠屬鳥類,俗名黑頂翠鳥、黑帽翠鳥、藍翠毛、藍袍魚狗、藍魚狗、秦椒嘴、喜鵲翠、魚腥。體大,約30cm。頭黑,白色圍脖,上體藍色或紫色,下體棕色,嘴和腳紅色,以頭黑為特徵。翼上覆羽黑色,上體其餘藍色/紫色,兩脅及臀沾棕色,飛行時白色翼斑顯見。

受驚時尖聲大叫。

生態習性與科內其他種相似。以魚為食,也吃蝦、螃蟹、蟛蜞和各種昆蟲。常站立在水域附近的電線杆頂端,或較為稀疏的樹枝上,伺機獵取食物,晚間到樹林或竹林中棲息。

喜大河流兩岸、河口及紅樹林,棲於懸於河邊的枝頭。較白胸翡翠更為河上鳥。繁殖於我國及朝鮮,南遷越冬遠至印度尼西亞。繁殖及過夏於華東、華中、華南等地。在國內春季分佈比較廣,幾乎遍及東部全境。

4、藍耳翠鳥(學名:Alcedo meninting,英文名Blue-eared Kingfisher):#172,佛法僧目翠鳥科翠鳥屬鳥類。體小,約15cm。

上體藍色,下體栗色,腳紅色。其背部的金屬藍色較普通翠鳥深,藍色的耳羽為其特徵。

外形似普通翠鳥,但無普通翠鳥的橘黃色過眼紋,上體藍色也與其有區別。

藍耳翠鳥分林棲和水棲兩大類型。林棲類遠離水域,以昆蟲為食。水棲類主要生活在各地的淡水域中,喜在池塘、沼澤、溪邊生活覓食,食物以魚蝦昆蟲為主。

我國僅分佈於雲南勐臘,生態生物學資料記載甚少。繁殖特點類似普通翠鳥,雌雄共同孵化,但只有雌鳥喂雛。

5、斑頭大翠鳥(學名:Alcedo hercules,英文名Blyth’s Kingfisher):#170,簡稱大翠,佛法僧目翠鳥科翠鳥屬鳥類。中等體型,約23cm。上體黑褐色,背部中央具一亮綠色縱線,耳羽藍色,下體栗色,外形似普通翠鳥,但體型更大,無普通翠鳥的橘黃色過眼紋。

棲息於海拔12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森林河流岸邊,食物以小魚為主,兼吃甲殼類和多種水生昆蟲及其幼蟲。

營巢於溪流或幹河牀岸邊土崖上。我國僅見於西藏東南部、雲南南部和海南島的局部地區等地,該物種模式產地在印度。

繁殖特點類似普通翠鳥,雌雄共同孵化,但只有雌鳥喂雛。

6、斑魚狗(學名:Ceryle rudis,英文名Pied Kingfisher):#180,佛法僧目翠鳥科魚狗屬鳥類。為中等體型(約27cm)的黑白色魚狗。與冠魚狗的區別在於體型較小,冠羽較小,具顯眼白色眉紋。上體黑而多具白點,初級飛羽及尾羽基白而稍黑。下體白色,上胸具黑色的寬闊條帶,其下具狹窄的黑斑。嘴腳黑色。雌鳥胸帶哺乳雄鳥寬。

叫聲為尖利的叫聲。

以高超的捕魚技術聞名,能夠懸停於空中。

成對或結羣活動於較大水體及紅樹林,喜噪雜,為唯一常盤橫水面尋食的魚狗。生活在不同的棲息地和濕地,沿溝附近的公路、村莊的池塘邊,大型水庫和湖泊都可以看到。

以小魚為食,兼吃甲殼類和多種水生昆蟲及其幼蟲,也啄食小型蛙類和少量水生植物。翠鳥扎入水中,還能保持極佳的視力,因為它的眼睛進入水中後,能迅速調整水中因為光線造成的視覺反差,所以捕魚本領很強。

在非洲、中東及東南亞地區廣泛分佈。模式產地在埃及。在我國可見於南方,在國外分佈廣泛。其中,普通亞種在我國大陸,分佈於雲南、長江中游、東南沿海和海南等地,模式產地在海南。雲南亞種在我國大陸,分佈於雲南、廣西等地,模式產地在斯里蘭卡。

7、冠魚狗(學名:Megaceryle lugubris,英文名Crested Kingfisher):#179,佛法僧目翠鳥科大魚狗屬鳥類,又名花斑釣魚郎。中等非常大,約41cm。冠羽發達,上體青黑並多具白色橫斑和點斑,蓬起的冠羽也如此。大塊的白斑有頰區延至頸側,下有黑色髭紋。下體白色,具黑色的胸部斑紋,兩脅具皮黃色橫斑。嘴腳黑色。雄鳥翼線白色,雌鳥黃棕色。

飛行時作尖利刺耳的aeek叫聲。

棲息于山麓、小山丘或平原森林河溪間,常光顧流速快、多礫石的清澈河流及溪流。飛行慢而有力且不盤飛。棲息於水邊矮樹近水面的低枝或大塊巖石上,或躍飛空中,靜觀水中游魚,一旦發現,立刻俯衝水中捕食,然後飛至樹枝上吞食,動作利落。有時站在電線杆頂或樹枝頂,全神貫注,伺機獵捕。它把捕獲物防到棲木上,並不懂擺弄,然後把魚拋起來,以便先從頭把魚吞下去。與翠鳥捕食方法相同。

繁殖期2-8月,在河流、小溪的堤岸上,用嘴挖掘隧道式的洞穴作巢,巢無鋪墊。每窩產卵5-6枚,白色。每年1-2窩。卵圓形,殼堅固,白色具小斑點,孵化器22-24天,雛鳥晚成性。

冠魚狗是我國體型最大的翠鳥,為偶見留鳥,主要分佈於我國南方各省。

標籤:翠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