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張良三次拾履的故事

心理1.3W
張良三次拾履的故事

張良三次拾鞋的故事是出自於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創作的一篇文言文《史記·留侯世家》,收錄於《史記》中。

故事經過是這樣的:

張良年輕時有天在邳橋上散步,有一位身著粗布衣裳的老人走到張良呆的地方,故意把鞋子扔到橋下,對張良説:“年輕人,下去(給我)把鞋取上來!”張良十分吃驚,真想揍他,但是看到老人如此大的年紀,就給他拾了鞋。老人接着又讓張良替他把鞋穿上,張良既然已經替他把鞋取上來,於是就恭恭敬敬地給他穿上鞋。老人看到鞋子穿上後,大笑離去。張良十分吃驚地目送老人離去。

老人走了近一里路,又返回來對張良説:“你這個年輕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傳給你。五天之後天亮時,在這裏與我相會。”張良十分詫異,跪拜説:“好的。”五天之後,張良到了約定的地點,老人已經先到了,看到張良晚到,老人生氣地説道:“年輕人和老人約會,怎麼可以遲到呢?”於是再次離去並説道:“五日之後早點來。”

五天後雞剛叫的時候,張良便趕忙赴約,老人又先到了,他憤怒地説:“怎麼又遲到了?”説完老人又走了,説:“五天之後早點來。”五天之後,張良半夜就去了,過了一會兒,老人也來了,他高興地説:“這樣就對了。”老人拿出一本書説:“你讀了這個就可以做帝王師了。今後十年你將建立一番事業,十三年後你將在濟北見到我,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了。”説完老人就走了,再也沒有出現。

這位老人就是傳説中隱身巖穴的高士黃石公,亦稱“圯上老人”。

第二天張良看那捲書,原來是一本兵法。張良常常反覆地誦讀它,日後果然成了智謀超羣的漢代名臣。  

張良三次拾履,是指張良三次去拾回他丟失的履(鞋),也稱履歷故事。張良是漢代著名的謀士,由於先祖被賜死,家境貧困,所以刻苦讀書,後來成為了一名成功的謀士。在他年輕的時候,因為家境貧寒丟失了一隻履子,於是他每次去學校上課,都要光着腳走。為了不讓人笑話,張良三次去拾回自己的履(鞋),但是每次都要走很長的路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強烈的毅力,就能克服一切困難,最終獲得成功。

張良三次拾履是一則著名的歷史故事。結論:是一則著名的歷史故事。原因:張良三次拾履是《史記》中記載的故事之一,被廣泛傳頌,成為了中國古代社會的傳統文化和民間故事之一。內容延伸:張良是西漢初期的一位名士,他有志於治理國家,但卻沒有機會展現才華。據故事記載,張良曾經在山林之中拾到了一隻破鞋,因此他歷經三次回去尋找失主並歸還破鞋,最終得到了漢高祖的賞識,成為了漢高祖的重要謀臣之一。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應當具備高尚的品德和堅韌的毅力,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才能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更多的成就。

標籤:張良 三次 拾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