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北齊高氏皇室起源

心理1.4W
北齊高氏皇室起源

北齊高氏既為皇族:

1、祖先姜子牙。歷史考證,渤海高氏出自古老的姜姓,姜姓的起源則可上溯到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炎帝出生在今陝南渭水北支流姜水,因而得姓。姜子牙名望,字子牙,號飛熊,也稱呂尚,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嶽伯夷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於呂地,因此得呂氏,是炎帝后裔。姜尚青年時期,家境窮困,老年隱居渭水北岸釣魚,被周文王訪賢稱“吾太公望子久矣”,從此號曰“太公望”,被尊為師尚父。姜子牙七十歲,佐武王伐紂,牧野之戰,紂兵大敗,紂王登鹿台自焚而死,從此商亡周立。姜尚因輔佐武王滅商紂有功,封於齊,都營丘(今山東淄博),為齊國始祖,有太公之稱,俗稱姜太公,亦稱“齊太公”。

2、一世高傒。姜子牙的8世孫——齊文公姜赤有個兒子被封在高邑(在今山東禹城縣),世襲“高子”爵位,名字就叫“高”,稱作“公子高”。姜高的孫子名叫姜傒(讀xi),被周天子任命為齊國上卿,執掌軍政大權,因和名臣管仲合作,使齊桓公稱霸中原,建立大功,桓公賜“以王父(即祖父)名為氏”,因而叫做高傒。高傒就是後世絕大部分高姓子孫的共祖。

3、25世高洪。東漢後期渤海郡太守高洪為高傒的25世孫,其19世祖高止由齊國投奔燕國,10世祖高量為宋國(都今河南商丘南)司城,後宋國被楚國兼併,因而成為楚國人。高洪擔任渤海郡太守後,定居於郡內的蓚(又作脩、蓧、條,音tiao)縣(今河北景縣)。高洪後裔十分興旺,成為郡內最強盛的家族,這就是天下高姓的主流“渤海高”。今縣城南偏西15公里處,仍保存有綿延十餘里的南北朝時期的高氏墓羣,原有墓冢近百座,現仍有封土的16座,最大的一座高30米,直徑130米。1982年定為河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4、34世高隱。高隱為高洪10世孫。西晉末年,匈奴起兵,殲滅晉軍十餘萬人,俘晉懷帝,殺王公士民三萬餘人,史稱 “永嘉之亂”。永嘉之亂後中原世家大姓紛紛南遷,發展成漢民族自形成以來第一次移民高潮。渤海高氏就主要是大規模向幽州(治今北京)一帶移民,和當地高姓先住民如涿郡高氏等匯合,形成渤海高氏分支——漁陽(治今北京西南)高氏。這次遷徙為首人物是高瞻和其叔父高隱(高瞻在蕭山高氏族譜列高洪另一10世孫高約之子)。

高隱、高瞻率族人遷居幽州後,又隨平州刺史、東夷校尉崔毖遷往遼東(治今遼寧遼陽)。崔毖想聯合高句麗和鮮卑宇文、段二部攻打鮮卑慕容鬼,結果兵敗,高瞻被慕容鬼所俘,被委任為將軍,高瞻拒絕合作,後因憂憤而死。高隱曾任晉玄菟(治今遼寧撫順)太守。隨高瞻、高隱徙居遼東的高氏族人成為高姓五望之一──遼東高氏的源頭。

5、37世高湖。高隱率族人從蓓縣遷至幽州,幽州在北燕的統治範圍內,故高隱之子高慶、孫高泰、曾孫高湖三世都仕於北燕。高慶官至太子詹事、司空,高泰任吏部尚書,孫高湖任散騎常侍。慕容寶即位以後,任命高湖為徵虜將軍、燕軍太守。後來慕容寶出走和龍(今遼寧朝陽),兄弟相殘。高湖見北燕國力衰退,就率領族人三千户投奔北魏,之後居於東阿鎮。北魏太祖通武皇帝賜爵高湖為東阿侯,並封右將軍、鎮西將軍、秦州刺史等職。

高湖生有四個兒子,長子高真,次子高各撥,四子高稚,三子高謐,官至侍御史,後因觸犯法律,被髮配到懷朔鎮(今山西朔縣,後魏六鎮之一)。高謐生子高樹生,任鎮遠將軍,官至大都督,逝世後被追封為冀州刺史、渤海王。據《北齊書》記載,高樹生性情直率,不愛管理家業,居住在白道(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因他居住的地方數次出現赤光紫氣,鄰居們都認為此現象怪異,多次勸他搬家。高樹生卻説:“怎麼就知道這不是吉祥的徵兆呢”於是仍舊居住在那裏,直到高歡出生,其夫人韓氏死去。

6、40世高歡,字賀六渾,為東魏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領渤海王,掌軍政大權。他以晉陽為基地,東征西討。《北齊書》:“幷州平。神武以晉陽四塞,乃建大丞相府而定居焉”,“神武自發晉陽,至此凡四十啟”,“神武留洛陽部分,事畢還晉陽”,“十月壬辰,神武西討,自蒲津濟,眾二十萬。崩於晉陽”。其子高洋建立北齊,追尊其為太祖獻武帝(後被改尊為高祖神武帝)。

7、41世高淹。高歡有十五子,長子高澄、次子高洋、六子高演、九子高湛皆曾稱帝,其餘諸子皆封王。被封王的諸子都官居高位,其中四子高淹,字子邃,天保初年,封平陽靖翼王,歷任尚書令、開府義同三司、司空、太尉等。皇建初年,為太傅。大寧元年任太宰。其食邑所在地平陽郡(今山西臨汾)亦為其父高歡受封之地,平陽郡下轄楊縣(治所在今山西省洪洞縣東南範村東古城址,隋末改為洪洞縣),其子孫後代可能在此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