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道德經第十五章提綱

心理4.23K
道德經第十五章提綱

道德經【第十五章】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凌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翻譯及解析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古代的善於為道修道遵循於道的人,外表看來都是微妙玄通深不可識。道德高人得道真人是很神奇玄妙很高深傳奇的,難以捉摸認識他。這裏一些版本“深不可志”顯然是錯解錯寫,不必多述。

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

正是因為無法認識無法看得透徹,所以勉強地去形容去解釋。

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凌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像是冬天在冰面上行走一般的淡定從容,像是面對周圍的一切顯得恐懼一般的飄忽不定(可取義超然的樣子),像是外來賓客一般的莊嚴偉岸,像是冰雪消融一般的光燦慈祥和藹可親,像是不加掩蓋修飾一般的純厚朴實,像是深遠寬宏的峽谷一般的謙遜豁達,像是渾濁之水一般的混沌如昧。

這裏老子人物肖像之描述還要靠個人自己用心去領悟,不必太多的究竟。但這裏敍述仍然有很多人的很多不恰當的解析的地方,讀者自己琢磨分析。渙兮若凌釋又一作“渙兮若冰之將釋”沒什麼大不了的改動,估計是篡改者自己為了便於學記所改而已。冰雪消融之像應該去大自然去感悟一下,坐在屋子裏盯着書本是描述不了的,怎麼也和灑脱掛不上多大的鈎。還是要感歎一下老子的文采,如此放眼於自然界全域空把人置之於山川大地的比喻可謂曠世之作,其手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 孰能安以動之徐生

其解一,靜之徐清,處靜而逐步持續達到安寧平靜乾淨純潔的狀態。動之徐生,處動而逐步持續達到昇華生髮的狀態。問題是將孰能濁以、孰能安以前置後發生的意思難以捉摸。其一是:誰能以濁(處濁) 而使之靜之徐清,誰能以安(處安)而使之動之徐生。這裏又有肯定句和反問句兩種意思之別。其二是:怎麼能濁以靜之徐清,怎麼能安以動之徐生,亦有肯定句和反問句兩種意思的區別。

其解二,濁以靜,使之徐清安以動,使之徐生前置孰能後又有誰能使和怎麼能夠兩種解法,亦有肯定句反問句兩種意思之別。

其解三,問題在孰能之主客體上,一是怎麼能使得道之人“濁以靜之徐清,安以動之徐生”,二是得道之人怎麼能使“濁以靜之徐清,安以動之徐生”,三是得道高人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