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樊遲問稼什麼意思

心理5.3K
樊遲問稼什麼意思

     樊遲問稼的意思:樊遲向孔子請教如何種莊稼。

出處:《論語》子路第十三的第四章

     孔子的教育目的並不是為了培養農業生產等方面的勞動者,而是着眼於治國理政,培養更多具有良好道德修養和淵博學識的人才。孔子認為,作為有志之士,應該致力於國家大政。

       

樊遲問稼是,樊遲向孔子請教如何種莊稼.孔子説:“我不如老農.”樊遲又請教如何種菜.孔子説:“我不如老菜農.等樊遲退出去了,孔子説:樊遲真是小人.在上位者只要重視禮,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視義,老百姓就不敢不服從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視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實情來對待你.要是做到這樣,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會揹着自己的小孩來投奔,哪裏用得着自己去種莊稼呢.”

後人以此來批判孔子看不起基層勞動人民,其實孔子出身貧寒,自幼喪父,未及成年時母親也早亡,豈能不知基層勞動者的甘苦。

但孔子志不在此,他希望他的學生不要關注於這些屑小問題,而是如“禮、義、信”這樣的關於社會文明進步的大問題。所以,可見孔子更關心的是社會價值問題,而500多則論語討論的都是價值問題。

當然價值之類的社會學命題不同於自然科學的研究成果,並非天然客觀正確,也並非存在着一定的標準答案。那麼孔子當時提倡的價值觀放到今天還能適用嗎我們且看兩個例子。

以直報怨。當有人問孔子“以德報怨”可以嗎,孔子沒有直接回答可、否!而是巧妙地問了一句“何以報德”這個反問非常巧妙,假如我們提倡以德報怨,那麼也只能推理出以德報德,那麼可見無論別人對你如何,你只會一味對別人好,如果推及到組織、國家,就是好賴不分、公正不行。那麼“以怨報怨”如何呢,顯然這是一種“黑吃黑”的黑社會行徑。

而孔子提倡的以正直、公平的“直”來報答“怨”,則跟我們當下的企業、政府治理理念一致。可見,《論語》上這麼簡單的22個字“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背後則藴含了深厚的社會治理理念。

子為父隱,父為子隱:這則故事裏有一位楚國的名人——葉公翩翩登場,葉公雖然言行不一而為歷史留名,但他在治理楚國負函(今河南信陽)時卻頗得令名。孔子訪問楚國路經負函,葉公殷勤接待,席間,為了顯示自己治理成就,誇口道:“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孔子則很不以為然:“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意思就是葉公説:“我的家鄉有個正直的人,他的父親偷了人家的羊,他告發了父親。”孔子説:“我家鄉的正直的人和你講的正直人不一樣:父親為兒子隱瞞,兒子為父親隱瞞。正直就在其中了。”這句話初看起來很有問題,夫子的境界並不高啊,怎麼做了偷竊這等下等的事,兒子揭發老子反而不是正直了不是還有個大義滅親嗎

鮑子認為倘若這句話沒有很好地展開,讀到這裏還真有些糊塗,包括一些學者認為正是這樣的思想導致了腐敗產生,但事實上倘若我們這樣想想,如果社會鼓勵父子、夫妻、兄弟互相揭發的話,那麼這個社會的人們還有什麼可以值得相信的呢親親互隱的法律制度在漢朝以來以及許多國家都推行了,這些國家也並沒有比未推行親親互隱制度的國家有更顯著的腐敗。

那麼該如何思考這個問題呢,鮑子給出了一個非常好的思考框架,就是兩者都有益處時(舉證則有助於社會懲罰壞人互隱則有助於維護人倫親情),如何考慮取捨,顯然從社會發展秩序來看,血緣倫理的優先序要更高,價值也更高,而且這種親情倫理一旦破壞,則很難彌補,而法律舉證則顯然有其他渠道可以補上

這是個典故,樊遲向孔子請教如何種莊稼.孔子説:“我不如老農.”樊遲又請教如何種菜.孔子説:“我不如老菜農.等樊遲退出去了,孔子説:樊遲真是小人.在上位者只要重視禮,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視義,老百姓就不敢不服從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視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實情來對待你.要是做到這樣,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會揹着自己的小孩來投奔,哪裏用得着自己去種莊稼呢.

標籤:樊遲 問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