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时尚馆

位置:首页 > 健康生活 > 心理

忽必烈主张什么

心理1.37W
忽必烈主张什么

忽必烈主张祖述变通,附会汉法

1279年忽必烈完成统一中国大业元朝的建立,自成吉思汗(太祖)开其基业,中经窝阔台(太宗)、贵由(定宗)、蒙哥(宪宗),至忽必烈(世祖)统一中国,定国号为元,历经70余年的征战。

在这场封建统一战争中,忽必烈实行“祖述变通”、“附会汉法”的治国方针,终于取得巨大成功,他自己则成为元朝开国的一代英主。

忽必烈生于公元1215年,卒于公元1294年,他是蒙古国成吉思汗之孙,监国拖雷次子。

忽必烈的母亲唆鲁忽帖尼受汉族文化影响颇深,曾多次从她的“汤沐邑”真定(今河北正定)征召儒士至漠北教授其子女,因此忽必烈从小就受到汉文化的熏陶。

青年时代的忽必烈,“思大有为于天下,延藩府旧臣及四方文学之士,问以治道。”(《元史·世祖本纪》)公元1242年,燕京大庆寿寺高僧海云禅师被召至藩府,忽必烈问佛法中有无安天下之法,海云禅师回答,若问天下兴亡之道,应寻求天下大贤硕儒,并把儒士出身的徒弟刘秉忠(僧名子聪)留了下来。

刘秉忠博览群书,对天下兴亡事了如指掌,对答如流,入情入理,从而得到忽必烈的青睐。也就在这一年,忽必烈又从怀仁(今山西怀仁)召儒士赵璧到藩府,委以罗致人才、访求治国之道的重任。

几年间,忽必烈周围就聚集了刘秉忠、赵璧、姚枢、许衡、张文谦等一批汉族知识分子,后来他们在忽必烈手下为治理国家发挥过重大作用。

忽必烈的哥哥蒙哥于公元1251年继承汗位。忽必烈被指派主管漠南汉地军国庶政。

他“附会汉法”,治理汉地,于公元1251年在邢州(今河北邢台)设安抚使,公元1252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设经略使,公元1253年在京兆(今陕西西安)设宣抚使,继承蒙古汗庭自耶律楚材以来的一些好的传统,吸收历代汉族统治者的经验,选贤任能,廉政清污,取得了良好效果。

特别是姚枢担任京兆宣抚使后,积极整顿吏治,实行屯田,恢复农业生产,印发钞票,兴建学校,社会经济、文化得到很大发展,从而使关陇地区成为忽必烈的重要基地。

公元1253年冬,他受命进军滇、黔,攻打云南大理城。城破之日,忽必烈又接受刘秉忠、姚枢等人的建议,裂帛为旗,书“止杀令”张之于街衢,禁止军士掳掠,使居民生命财产得以保全。

公元1256年,他命刘秉忠营建开平府,并奏准在中原地区签发汉军,扩充兵力。这时的忽必烈由于“收召才杰,悉从人望,子惠黎庶,率土归心”(《元史·世祖本纪》),赢得了中原汉族地主阶级广泛的支持和拥护。

忽必烈“附会汉法”的举措,损害了部分蒙古蒙古贵族和西域商人的利益。他们便在蒙哥面前进行挑拨,公元1257年忽必烈被解除兵权,其下属也因罗织的罪名遭受迫害。

这时他又听从姚枢等人的劝告,将自己的妻子、儿女送到汗廷作为人质,表明自己并无异志。年底,他又亲往谒见蒙哥。兄弟相见,忽必烈以谦恭忍让重新获得了蒙哥的信任,并重掌了军权。

公元1259年,蒙哥在对宋军的战斗中受伤病逝,忽必烈即从鄂州率师北上。为了争夺汗位,从公元1260年开始,忽必烈与其弟阿里不哥进行了长达5年之久的战争。

忽必烈在这场战争中依靠中原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支持,最后取得胜利,阿里不哥表示归降。这次胜利,是蒙古贵族中“附会汉法”派对守旧派的胜利,其结果是漠北与中原联为一体,忽必烈的汗位得到巩固和加强。

忽必烈即汗位诏告天下时承认,“祖宗肇造区宇,奄有四方,武功迭兴,文治多缺,五十余年于此矣。”为了加强文治,他表示“爰当临御之始,宜新弘远之规。祖述变通,正在今日。”

(《元史·世祖本纪》)换言之,他决心在继承祖宗之法的基础上,“附会汉法”,进行一系列改革,建立与中原经济基础大体相适应的国家制度,使大蒙古最后完成向统一的封建制国家的转变。

标签:忽必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