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时尚馆

位置:首页 > 健康生活 > 心理

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

心理5.6K
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

各级人民政府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预防为主,防救结合。以风险管理为指引,以防灾减灾和应急准备为重点,将减灾、准备、响应、恢复等常态防灾、减灾和非常态救灾工作统一起来,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和平时应急准备、战时应急救援转变,强化灾害风险防范措施,加强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做好风险评估、应急物资储备、队伍建设、预案演练、宣传培训等工作,以有效减少灾害损失和安全风险。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负责做好本区域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一般性灾害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必要时,可请求上级人民政府的支援,中央统一响应支援发生特别重大灾害时,应急管理部作为指挥部,协助中央指定的负责同志组织应急处置工作,保证政令畅通、指挥有效。

3、统筹资源,综合减灾。处理好防灾和救灾的关系,明确与相关部门和地方各自职责分工,健全统筹协调体制,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力量、统筹应急资源、信息共享,全面提升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4、以人为本,科学救援。尽最大努力抢救遇险人员,及时救助伤者,同时,本着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的原则,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研判灾害现场情况,尤其是对现场救援施救条件作出判断。在发现可能直接危及应急救援人员生命安全的情况时,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降低或者化解风险,确保应急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保障救援行动安全顺利进行。 

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加强跨地区和跨部门合作,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衔接,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快速应急机制。

6、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拓展人民群众参与公共安全治理的有效途径。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加强对社会力量的资金支持和专业培训,加强对社会力量的激励和宣传引导,推动社会力量加强自身组织管理,形成应对突发事件的合力。加强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培训宣传,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提升其自救互救能力,实现社会共建共治共享。

7、依法应急,引导舆论。依法规范应急管理工作,确保应急管理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做到信息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除外。同时,积极地掌握了解社会公众的舆情,并对舆情进行正确、有效引导。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负责做好本区域的应急管理工作。在政府应急管理组织的协调下,各相关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和权限,负责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企业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建立与政府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相匹配的应急体系。

3、预防为主,防救结合。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

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区域合作和部门合作,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快速应对机制。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社会公众的基础作用。

5、社会动员,全民参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企事业单位、社区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动员企业及全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依靠公众力量,形成应对突发事件的合力。同时,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

6、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应急管理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7、信息公开,引导舆论。在应急管理中,要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做到信息透明、信息公开,但是,涉及国家机密、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除外。不仅如此,还要积极地对社会公众的舆情进行监控,了解社会公众的所思、所想、所愿,对舆情进行正确、有效指导

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社会动员,全民参与。依靠科学,依法规范。信息公开,引导與论。

标签:管理 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