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宋代文學特點四個字

心理1.18W
宋代文學特點四個字

宋代文學特點的四個字是相容開放。

相容精神成為宋代知識分子的一般價值取 向,這在宋學的開放性與自由度上表現最為充分。 表現之一,宋學各派能夠“學統四起”,寬容並存。

宋代文化具有相容精神、經世理念、理性態度、民族意識、平等觀念等時代特點。宋朝是中國文化歷史中的豐盛時期,理學、文學、史學、藝術以及科學技術領域碩果累累,為篩選官員而建立的科舉考試推進了教育制度的發展,印刷品的廣泛流創促進了文學的交流與對藝術的鑑賞。宋代作家與唐代的作家有著明顯的不同,唐代的作傢俱有詩人氣質,而宋代作家卻多身兼政治家與思想家。除寫詩詞外,還著有經史作品,更精通書法、繪畫與音樂。

宋代文化的主要特點 宋代文化的特點是什麼

宋朝文學思想與晚唐的文學思想有密切的關係。唐太宗堅決反對齊樑的綺麗文風,要求作品有利於政治宗教,提倡內容與藝術並重,以氣勢與感情取代豔情來開創新天地,即所謂興寄與風骨。隨著唐朝沒落,文壇出現淡泊境界,崇尚高情遠韻,追求形式技巧的潮流。到了晚唐,迴歸綺麗文風,追求詩歌情韻之美。

宋代文化的主要特點 宋代文化的特點是什麼

北宋初期,晚唐的柔弱綺麗文風無法根除。當時流行的白體、西昆體、晚唐體都是受到晚唐詩歌的影響。內容集中在日常生活中的內心情感,風格非常內斂。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都喜好文學,宋太祖曾找花間派代表作家歐陽炯到宮中表演。根據《石林燕語》,宋太宗更認為國內政局穩定,開始注意文藝娛樂方面。宋真宗時期,君臣的詩歌唱和日趨頻繁。天禧二年,曾詔編群臣所創作的詩歌為《明良集》。可見唱和詩非常流行。

宋代文化的主要特點 宋代文化的特點是什麼

宋太祖曾要求其子孫永遠不得殺害文人,文人在宋朝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重文輕武的風氣在宋朝達到了極致,“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等俗諺都是出在宋朝。宋真宗時,狀元出身的陳堯諮拒絕出任官級更高的武職。在理學的興起、宗教勢力退潮、言論控制降低、市民文化興起、商品經濟繁榮與印刷術的發明等一系列背景下,宋朝優秀文人輩出,知識份子自覺意識空前覺醒。史堯弼在《策問》中認為:“惟吾宋二百餘年,文物之盛跨絕百代。”陸游在《呂居仁集序》中也認為:“宋興,諸儒相望,有出漢唐之上者。”其後中國由於蒙古的入侵併對文人採取敵視政策,加上明清八股文與清朝嚴重壓制學人思想自由發揮,中國除晚明外再也沒有出現過像宋朝一樣興盛的文化景象

1.多元並存的相容精神

     宋代自太祖、太宗起,崇文抑武就立為祖宗家法,導致政治氛圍相對寬鬆,文化管理較為開放,有利於形成 多元並存的相容精神。 相容精神成為宋代知識分子的一般價值取 向,這在宋學的開放性與自由度上表現最為充分。 不同學派之間也能夠實事求是肯定對方學術的可取之處。相容精神還表現在宋代文化雅俗互融的關係上。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與市民文化的興起,宋代精神文化的一大特點就是世俗化的傾向。士大 夫不僅以寬容的態度接納了世俗流行的下層文 化,也有意讓土大夫文化走上了由雅而俗、俗中求 雅的發展道路。在文學領域,雅文學與俗文學之 間,呈現出突破文體畛域進而融會貫通的趨勢。正是在這種相容幷蓄的過程中,宋代的士農 工商不斷吸收、消化、借鑑、融合其他異質文化,創造出燦爛輝煌的宋代文化。

2.積極實用的經世理念

     宋型文化是積極昂揚的人世型文化,講究履踐,注重實用,強調經世,從根本上關注入怎樣生存發展、國家如何安寧強盛,體現出一種淑世情懷。 宋代文化的經世理念在各文化領域有廣泛的表現。在史學領域,經世理念表現 為:一是注重當代史的編撰,為現實服務二是重 視春秋學的研究,嚴華夷之辨三是強調史論的發 揮,以借古諷今四是標榜治史的宗旨,在以史為鑑。宋代士大夫作為一個社會集體都展現了獨特的新面貌,范仲淹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言,張載 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道,為去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號召,”都是這種理想人格的最好表述。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經世理念,與宋朝內外 危機相結合,便變為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憂患意 識在太學生中也相當普遍。

3、  中庸內省的理性態度

     宋學熔鑄自然、社會、人生為一體,涉及政治、思想、人 性、教育各個領域,它不拘泥於章句之學,而是注重義理之學,在塑造宋代文化的性格特徵上起了 關鍵作用。宋學各派提倡格物致知、內省慎獨來 發明本心,主張嚴格的道德自律他們為內聖外王之學提供了理論基礎,內聖無非明天理,外王無非行天理。 宋代文化的理性態度,在各個文化領域有著 普遍的反映。後人也不難在大足石刻與晉祠宋塑中發現,在這些以宗教為主題的作品 裡,宗教的迷狂成分基本蛻盡,而充溢著對世俗生 活的理性追求。 由於歷史的轉捩,宋代文化的理性精神有一 個不斷轉向內在的演變過程。宋學日漸偏向於 內省自求的發展路向,更注重心性義理的探索。

4.激烈高昂的民族意識

     兩宋時期,契丹、党項、女真、蒙古等周邊民族相繼立國,在吸收中原王朝先進文化制度同時,也高揚作為統治民族的主體意識。而兩宋在其三百餘年間,始終受到來自北方民族國家的環伺緊逼, 甚至於故土淪陷,政權南遷,面臨著生死存亡的現 實威脅,故而民族意識應時而起,空前高漲,構成了宋代文化的強烈底色。這種意識在詩詞、話本、書畫等 作品中多有反映。 靖康南渡後,憂時傷離的情緒瀰漫民間,收復中原的 呼籲遍及朝野,“君父之仇,不與共戴天”,民族意識遂凝聚為濃郁的恢復情結。這種情結,在放翁詩、稼軒詞裡能夠感受到它的劇烈脈動,隨著民族戰爭的硝煙不絕,民族氣節與愛國 情懷成為兩宋時期瀰漫朝野的普遍風尚。在宋學的鼓吹下,民族大義在宋代,大為凸現,盡忠報國、殺身成仁、捨生取義。

標籤:文學 四個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