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一字之師講了什麼

心理3.32W
一字之師講了什麼

陸游一字之師的故事

南宋乾道八年初春,夔州通判陸游應詔前往抗金前線南鄭,途經四川梁山(今重慶梁平)蟠龍山時,忽聞山頂鞭炮震耳,鑼鼓喧天。循聲而至,原來是當地官員和山民正在慶賀蟠龍橋落成。但見這蟠龍橋像一條蛟龍飛跨山澗,又如雨後的彩虹橫亙天際,如詩如畫。陸游不禁連連稱讚。當地官員得知來者是大詩人陸游,立刻捧出文房四寶,恭請他給蟠龍橋寫一副對聯。陸游略思片刻,運腕揮毫,在橋頭石壁上寫下了:“橋鎖蟠龍,陰雨千縷翠林棲鳴鳳,曉日一片紅。”然後跨馬下山到縣城住宿。

陸游走後,當地一姓肖的`父女走來觀看。女兒肖英姑看完陸游的對聯,若有所思地說:“此聯不愧出自大詩人之手,只是有一字不太貼切,弱了氣魄。”

原來,這肖英姑出自書香門第,早年喪母。後來家中又不幸失火,燒燬了偌大家業。父親灰心喪氣,帶著女兒進了蟠龍山,父女倆在這如詩如畫的山中種地打柴為生。晚上父親常常挑燈教女,英姑天資聰穎,學習勤奮,長大成人後,詩詞歌賦、地理天文,無一不曉,無所不通,深得當地人敬佩。

且說英姑這無意中一句評論,不多時竟傳到了陸游的耳朵裡。他聽後大為納罕,思來想去,卻不知哪一字弱了氣魄。

次日,陸游獨自一人來到蟠龍山,直奔肖氏父女所住的蟠龍洞。連喚數聲,竟無人迴應。他沉吟片刻,信步走進洞中,原來英姑父女並未在洞裡。陸游四下環顧,見一塊大石上放著筆墨紙硯,便鋪紙提筆,寫道:“為龍意蟠,洞府未然,不留空下,重見英山,求深何在,女才知返,姑悵去賢。”署上姓名,然後回身走了。

陸游剛走不久,英姑父女打柴回來,知是陸游來過。父女倆看著陸游那文不成文,詩不是詩的文字,經一番琢磨,方破解出這是一首七言詩:“重返蟠龍為求賢,未見英姑意悵然,才女不知何處去,空留洞府在深山。”

陸游回到住所,當晚又是一夜沒睡,仍未想出是哪個字不妥,第二天早晨,竟踏露又來到蟠龍洞。英姑父女聽見招呼,忙將他請進洞中。稍事寒暄,陸游直言向英姑求教,請她指出對聯中哪一字不妥。英姑含羞笑道:“大人,奴家乃山野村女,本不敢妄評大人之作。承蒙大人不棄,光臨寒舍,斗膽直言,不當之處,還望大人指教。”然後侃侃說道,“大人上聯‘橋鎖蟠龍,陰雨千縷翠’無懈可擊下聯“林棲鳴鳳,曉日一片紅’,若改為‘一聲紅’豈不更妙鳳凰叫而旭日升,有聲有色。不知大人以為如何”陸游聽罷,沉吟片刻後,連聲讚道:“妙,妙,妙,好個‘一聲紅’!真是一字師也。”

陸游心悅誠服,欣然來到蟠龍橋,將“片”字改為“聲”字。

英姑成為陸游的一字師的故事,很快傳開,一直流傳至今。

陸游一字之師的故事點評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在寫作的過程中一定要善於推敲,力求學會字斟句酌而當別人指出你的不足之處時,你更要樂於謙虛誠懇地接受,真誠表示感謝並及時予以訂正。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讓我們變得更好噢!

《一字之師》這則成語故事講的是:唐朝時一個叫齊己的和尚,學識淵博,能詩善文.

冬天的一個早晨,他剛做完早課,一個小和尚喜形於色點跑進佛堂,連聲喊道:“師父,後院的梅花開了,快去觀賞!”

齊己一聽,立即起身到後園去.進入後園,遠遠望去,確有幾隻梅花已傲然怒放.一首詠梅詩脫口而出:“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

《早梅》詩寫好後,齊己把詩拿給一個叫鄭谷的詩人看.

鄭谷讀了《早梅》一詩後,沉思片刻說:“一既為《早梅》,‘昨夜數枝開'這句,不足以點明'早’字,不如把‘數枝’改為‘一枝'的好.”齊己聽了鄭谷的話覺得十分有道理,佩服極了,便口稱老師,跪下來虔誠地向鄭谷行禮.

其他一些文人,覺得鄭谷只替齊己的詩改換了一個字,全詩就顯得確切、生動多了,便都說鄭谷是齊己的“一字之師".

體會到中華文字的博大精深,虛心使人進步的道理.

標籤:一字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