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我國馬種排名

心理4.89K
我國馬種排名

一:汗血寶馬

汗血馬,原稱大宛馬,今又稱阿哈馬(AKHL-TAKE)。其原產地在土庫曼(原古西域大宛國境內),系由居住在土庫曼阿爾卡綠洲的泰克部落人經千年培育而成的品種。

這種比著名的阿拉伯馬更早育成的人工品種,呈典型的沙漠馬特徵:體高中等,體型纖細,清秀,乾燥,面板極薄,既耐嚴寒、酷暑,又耐飢渴,速度快持久力強,是世界公認的古代良種馬之一。

二:烏孫馬

新疆昭蘇縣是古代烏孫國故地,自西漢神爵二年(公元前60)起,就統屬於漢朝在西域設定的西域都護府,迄今兩千多年,而那時的昭蘇縣便因出產良馬而聞名。

烏孫馬又叫“西極馬”。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到烏孫,回程時,烏孫國王獵驕糜曾派遣使者攜帶禮品馬數十匹前往中原,這些被作為貢品的馬匹就是“烏孫馬”。漢武帝得到烏孫馬,高興地賜名“天馬”,即“烏孫天馬”。

現在被稱為“中國最後一個天馬的故鄉”的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縣現仍儲存著大量的伊犁馬、伊犁種馬,這也就說得烏孫國的“烏孫天馬”的後代。因該縣的自然環境優美,生活在哪裡的哈薩克族人代代相傳的愛馬精神得以保護並繼承。

三:果下馬

果下馬,又稱中國矮馬,是具有2000年曆史的古馬,是罕見的馬匹。原分佈在雲、貴、川、廣西、陝西、江蘇沛縣等地。現在果下馬的保種點只有少幾處,即廣西德保,總數在千匹左右在江蘇沛縣也有一處漢宮矮馬保種基地。

這種馬最大的特點是耐力強。它毛褐色,高約三尺,長三尺七寸,體重只有一百多斤,但可拉一千二百至一千五百斤重的貨物。它性勤勞,不惜力、健行且善走滑坡,適合多雨的南方駕役。可稱得上動物進化史上的罕見現象。

據《羅定志》記載,“果下馬,出德慶之瀧水者”,“乘之可於果樹下行”“有種馬中偶然產之,不可多得,故其價甚貴”。據考證,至少在三百多年前羅定就有這種果下馬了。

四:蒙古馬

蒙古馬是中國乃至全世界較為古老的馬種之一,主要產於內蒙古草原,是典型的草原馬種。

蒙古馬體格不大,平均體高120~135釐米,體重267~370千克。身軀粗壯,四肢堅實有力,體質粗糙結實,頭大額寬,胸廓深長,腿短,關節、肌腱發達。被毛濃密,毛色複雜。

它耐勞,不畏寒冷,能適應極粗放的飼養管理,生命力極強,能夠在艱苦惡劣的條件下生存。8小時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

經過調馴的蒙古馬,在戰場上不驚不詐,勇猛無比,歷來是一種良好的軍馬。

五:河曲馬

河曲馬史稱“南番馬”,亦稱喬科馬。據史料記載,這種馬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它以青、甘、川三省交界處的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縣、甘肅瑪曲縣、四川若爾蓋為主要產地。因其分佈區處在黃河河曲地帶,1954年由西北軍政委員會正式定名為“河曲馬”。

河曲馬是中國地方品種中體格最大的優秀馬,歷史上常用它作貢禮。其平均體高132~139釐米,體重為350~450千克。它的馬頭稍顯長大,鼻樑隆起微呈現兔頭型,頸寬厚,軀幹平直,胸廓深廣,體形粗壯,具有絕對的挽用馬優勢。馱運100~150千克,可日行50千米。河曲馬性情溫順,氣質穩靜,持久力較強,疲勞恢復快。故多作役用,單套大車可拉500千克重物。是良好的農用挽馬。

河曲馬在我國戰爭史上戰功赫赫。漢朝時,朝廷為改良中原地區的馬種,曾引西域的優良馬種汗血馬放牧於青海一帶,這些馬的後代為漢朝征討匈奴立下“汗馬功勞”。在蒙古大軍南征大理時,忽必烈指揮大軍在水草豐美的河曲地帶大量牧養軍馬。在那時也形成了主產地河南蒙古族自治縣的人口主體。

六:三河馬

三河馬是血統極為複雜的的馬種。20世紀初,一些俄國貴族來到中國東北,他們帶來了奧爾洛夫馬、皮丘克馬等良種。日本佔領時期,又帶來了純血馬、盎格魯阿拉伯馬等馬種。這些馬通過與當地馬種雜交,逐漸形成了今天的三河馬。

三河馬體格較蒙古馬高大,它形態結實緊湊,外貌俊美,胸廓深長,肌肉發達,體質結實,背腰平直,四肢強健,關節明顯。毛色主要為騮毛、粟毛和黑毛三種。平均體高140~147釐米,體重330~380千克。它們氣質威悍,但性情溫馴,耐粗飼,適應較粗放的群牧生活,屬挽乘兼用經濟型別。乘馬跑1千米只需1分10秒時間。單馬拉起載重五百多千克的膠輪大車,半小時可走完10千米。 

七:伊犁馬

伊犁馬是以新疆的哈薩克馬為基礎,與前蘇聯頓河馬、奧爾洛夫馬等雜交而成。當地牧民稱它“二串子馬”。它也是昔日“烏孫天馬”的後代。六十年代後,伊犁馬的培育主要以頓河馬為主,其頓河馬的血統達到了50%以上。

伊犁馬平均體高144~148釐米,體重400~450千克。它體格高大,結構勻稱,頭部小巧而伶俐,眼大眸明,頭頸高昂,四肢強健。當它頸項高舉時,有悍威,加之毛色光澤漂亮,外貌更為俊美秀麗。毛色以騮毛、粟毛及黑毛為主,四肢和額部常有被稱作“白章”的白色斑塊。伊犁馬性情溫順,稟性靈敏,擅長跳躍,宜於山路乘馱及平原役用。在126千米的長途競賽中,負重80千克,7小時12分鐘就可到達。是優秀的輕型乘用馬。

八:哈薩克馬

哈薩克馬是在粗放的群牧飼養條件下形成的一個古老的地方馬種。據考證,烏孫馬即今哈薩克馬的前身。它的主要產區是在天山北坡、準噶爾西部山地和阿爾泰山西段一帶,其中心產區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各直屬縣市。

在歷史上,這類品種的馬曾有過多次與外地進行馬匹交往的記載,據謝成俠教授在《中國養馬》一書引述祁損士《西睡要略》記載:“伊犁牧場始自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陸續由阿克蘇、烏魯木齊、張家口等處運到掌生馬一萬四千零三十三匹”。

另外,在歷史上元朝派兵遠征歐洲後,定居在俄國伏爾加河流域的蒙古族數十萬眾,在清乾隆年間,重返新疆,分散在昭蘇、尼勒克及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各地,可能帶回有中亞一帶的馬種。從上述資料看,哈薩克馬的形成無疑是曾受到蒙古馬和中亞某些馬種的影響,但經過數百年的培育和風土馴化。

哈薩克馬骨骼粗實、皮厚毛密,鬃、鬣、尾毛濃密,體型較粗重。外貌勻稱,有良好的兼用型結構,頭中等大,略長,顯粗重。下顎發達,顎凹寬度適中。頸長短適中或略長,粗厚多直頸,頸肩結合良好。鬐甲中等高或略低。胸部發育良好,肩胛適中或稍直,背腰平直、肋骨開張良好。腹部圓大,尻寬而斜,四肢結實,後肢肢勢刀狀,部分馬有外向肢勢。系長短適中,蹄中等大小,蹄質堅實

標籤:我國 馬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