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道德仁義禮智信七層境界

心理3.29W
道德仁義禮智信七層境界

第七個境界即 ‘信’。

這也是道德境界的最低層次, ‘信’即誠信,信用。古人講究一諾千金,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信,也即道德底線。比如向別人借了錢,即使你已不 ‘智’,利令智昏,不再想還錢,但是隻要你還守承諾,講信用,你也不得不還。還了,即使勉強,你仍能留在道德人群之中。

第六個境界即 ‘智’。

‘智’在道德範疇,即表現為理智,明事理。也就是對事物能有客觀清醒的認識與判斷。這在道德要求中已屬低層次。你可以無道,無德,不仁,不義,甚至無禮,但卻不能不‘智’。

不明事理,利令智昏,相伴的往往是鋌而走險,乃至墜入無底深淵。

第五個境界即 ‘禮’。

孔子演禮,乃古代之‘禮’,主要為國家的禮法制度層面。現在的 ‘禮’多指禮儀、禮節、禮貌。然而不論古 ‘禮’還是今 ‘禮’,都是形式多於實質的。只要表面恭謹尊重,禮數周到即可,而不要求必須心口如一。

四個境界即 ‘義’。

‘義’又有大與小之分,鐵肩擔道義,是為大義。桃園三結義,是為小義。

大義,是自發的以一種高尚的準則與境界來約束自己,雖是自我約束,但也多少有些不是發自本心的成份。大義凜然,慷慨就義,是出於自然的本心願意去死嗎?當然不是,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取義者也!一個 ‘舍’字,道出了其中的真意。

小義,可以粗略的理解為義氣,是惺惺相惜的平等群體的結盟關係.

第三個境界即 ‘仁’。

‘仁’,常與慈、愛相伴,多是以強勢的姿態出現的。君王之對臣民,父母之對子女,醫生之對患者。才可施以仁愛。

第二個境界即 ‘德’。

‘德’分兩層,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是說有德的人在做合於德的行為處世時,心中並沒有要做道德高人的念頭,這樣的 ‘德’才為上乘,這其實已接近 ‘道’了。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則是說,念念不忘要做道德高人,因此做有德之事,行善積德,雖也是值得讚美的。

第一個境界即“道”。道法自然。道的境界,也就是順應天地萬物執行規律的返樸歸真之自然的境界。有道無道,得道失道,都說的是能否順應 ‘道’這一規律.是以合於道的人,被稱作有道之人。處於道德的最高層次。然而因其合於道,所以必不彰顯於市,不為常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