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精神活動物質又稱什麼

心理8.89K
精神活動物質又稱什麼

新精神活性物質,又稱“策劃藥”或“實驗室毒品”,是不法分子為逃避打擊而對管制毒品進行化學結構修飾得到的毒品類似物,具有與管制毒品相似或更強的興奮、致幻、麻醉等效果,已成為繼傳統毒品、合成毒品後全球流行的第三代毒品。

2009年至2017年期間,全球共報告了803種新精神活性物質,報告發現的國家和地區有100餘個。目前在歐美等國濫用流行趨勢明顯,許多新精神活性物質的毒理作用比海洛因、嗎啡等傳統毒品更強。

2015年10月1日,公安部、食藥監局、衛計委、國家禁毒辦共同釋出實施《非藥用類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辦法》,一次性列管116種新精神活性物質。9月1日起,又有32種新精神活性物質被列管。至此,我國列管的新精神活性物質已達170種。

新精神活性物質被列入管制意味著什麼?會產生什麼直接影響?對此問題,公安部禁毒情報技術中心副處長、國家毒品實驗室博士花鎮東迴應新京報記者,此次列管的32種物質中,有8種含有合成大麻素類物質,其吸食效果與大麻類似,“我們已經在娛樂場所發現有多種含有此類物質的娛樂製品,比如做成棍棒的‘小樹枝’、巧克力、餅乾,或者噴塗在菸絲上包括在網上通過微商出售,發現的頻率很高。如果發現的是之前沒有列管的品種,對其進行處罰是沒有法律依據的而列入管制之後,再發現有販賣、銷售的行為,就可以進行嚴懲,從而保證民眾健康。”

精神活動物質又稱實驗室化合物。

精神活性物質(NPS)是指沒有被《1961年麻醉品單一公約》和《1971年精神藥品公約》列管,但具有濫用潛力,可以引起公共健康風險的精神活性物質。基於其化學結構可以人為設計與合成,故又稱為“策劃藥”基於絕大部分新精神活性物質都是在實驗室研究與合成得到的,故又稱為“實驗室化合物”。

標籤:物質 又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