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中國古代物流實踐有哪些

心理1.17W
中國古代物流實踐有哪些

古代物流並不像現代物流一般分的那麼細緻,充其量可總稱為“快遞”,而這些“快遞”均屬非商業化或國家壟斷性質,因此很少對民間開放。而鏢局的叫法則來源於明末清初,主要是因為私人的運輸需求日益提升。

在夏商的時候已出現實物傳遞,大部分為捎帶,比如今天幫張家送個信,明天幫李家跑個腿,賺點小錢貼補家用,但傳遞的距離都不會太遠,交通工具還是人的雙腿,快是談不上,就像今天給鄰居或朋友順便帶個東西,並非專門服務。到了後來的周朝時期跟春秋時期古人發現快遞能提高辦事效率,於是設定了快遞官職“行夫”,並給快遞業定下規矩,“雖道有難,而不時必達”,就是說雖然有困難但假以時日是可以成功的。由於快遞需求日漸提高,要求到貨時效快“馬傳”便出現了,近距離傳遞物品用“單騎”,長距離傳遞用“接力”。

秦漢時期的時候對於短途的普通郵件,一般由通過步遞,平均每個時辰要走10裡,當天送完。如果用傳車,一般每天要行70裡,最多每天可行兩三百里。騎馬的話,對速度的要求是“日行四百里”,這是當時的速度極限了,即古人眼裡所稱的“至速”。

後來秦國統一六國後,對快遞有了快慢之分,一般普通物件對快遞送達日期沒有什麼苛刻的要求可一旦批註上“馬上飛遞”的字樣,每天必須走150千米若批註了“十萬火急”,那就要求速度更快了。當時,隨著政府職能的完善,對快遞的物品有了保護意識。為防止中途洩密或被掉包,採取了不少方法。秦時的文書都是寫在竹簡上,傳遞前將郵件捆紮妥當,並在結繩處使用封泥,蓋上印璽,以防私拆。同時,明確提出了對快遞員入行的要求,即“隸臣妾老弱及不可誠仁者勿令”,就是說老弱和不誠信的人,是不能當快遞員的。

標籤:實踐 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