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吊兒郎當典故

心理3.09W
吊兒郎當典故

吊兒郎當:意思是形容儀容不整,作風散漫,態度不嚴肅或不認真等。出自《口中剿匪記》:“到後來它們作惡太多,個個變壞,歪斜偏側,吊兒郎當,根本沒有替我服務。”

    吊兒郎當指一種自由散漫、放任不羈的'習氣。據考,該詞原與唐明皇(玄宗)有關。

張邦紳《雲棧紀程》中記載:“明皇入蜀,雨中於此(指上亭鋪)聞鈴聲,問黃幡綽曰:‘鈴語云何?’對曰:‘似謂三郎郎當!’”這裡的“三郎”是唐明皇李隆基的小名,是當時宮中對他的暱稱。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年),節度使安祿山起兵叛亂,唐明皇驚惶失措,逃往四川避難。當他詢問“風鈴聲是什麼意思”的時候,黃幡綽機靈地回答道:“鈴聲好像是在說三郎郎當。”黃故意採用“郎當”一詞,是有其深刻用意的。因為“郎當”原來可以形容人的頹唐、潦倒、馬虎,黃幡綽藉此對唐明皇進行諷諫,希望他振奮精神,以國事為重,迅速鎮壓叛亂。

“吊兒”一詞,本來是指懸掛著的小物件,如風鈴之類。人們套用唐明皇這個典故,把“吊兒”(風鈴)和“郎當”(鈴聲)連用,形容做人放浪不羈、甘居下游,乃至不成器。

標籤:吊兒郎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