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有關避嫌的典故

心理2.2W
有關避嫌的典故

一個古代男子避嫌的典故

春秋時魯國人顏叔子獨居一室,一天,一位女子要求投宿,顏叔子整夜點著蠟燭火把照明以避嫌,時人稱他為“魯男子”。《詩.小雅.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毛傳:"魯人有男子獨處於室,鄰之釐婦又獨處於室。夜,暴風雨至而室壞,婦人趨而託之,男子閉戶而不納。婦人自牖與之言曰:'子何為不納我乎?'男子曰:'吾聞之也,男子不六十不閒居。今子幼,吾亦幼,不可以納子!'婦人曰:'子何不若柳下惠然?嫗不逮門之女,國人不稱其亂。'男子曰:'柳下惠固可,吾固不可。吾將以吾不可,學柳下惠之可。'"後因稱拒近女色的人為"魯男子"。他跟柳下惠是一對典範。不過有人覺得他定力不如柳下惠。他自己顯然也這麼認為 (柳下惠固可,吾固不可),不然也不會自己出院去了。柳則是“坐懷不亂”,境界似是高一層。

有關避嫌的典故

瓜田李下。古詩《君子行》:“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經過瓜田,不彎下身來提鞋,免得人家懷疑摘瓜走過李樹下面,不舉起手來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懷疑摘李子。後用“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標籤:避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