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三國演義中的七把火

心理2.18W
三國演義中的七把火

1、火燒博望坡   劉備在荊州剛剛立穩,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曹操派夏侯惇攻打劉備。諸葛亮派出張飛、關羽、趙雲等大將,在博望坡埋伏,火燒博望坡,打敗了夏侯惇。

2、火燒新野   曹操親自帶兵攻打荊州,新野縣首當其衝。劉備帶領新野百姓棄城而走。諸葛亮在城中佈置陷阱,火燒新野。

3、火燒赤壁   曹操想要統一全國,吞併東吳。劉備孫權聯合,在長江與曹操決戰。諸葛亮巧借東風,黃蓋獻苦肉計,大敗曹操80萬軍隊。

4、火燒藤甲兵  孟獲屢敗屢戰,請來一支特殊的軍隊藤甲軍。刀槍不入,遇水而浮,能避弓箭。諸葛亮設計,放火燒了這支軍隊。

5、火燒上方谷   諸葛亮六出祁山,司馬懿避戰不出。諸葛亮用木牛流馬運糧,引司馬懿至上方谷,事先準備引火之物,火燒上方谷。

6、夷陵之戰   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為給關羽報仇,率兵攻打東吳。陸遜看到劉備紮營700裡,一把火,燒了蜀漢的精銳。

7、火燒烏巢   曹操和袁紹為爭奪河北,在官渡爭霸對峙。曹軍沒糧了,次時許攸來投獻計。曹操偷襲烏巢,燒了袁紹的糧草,袁紹大敗。

三國演義中的七把火

古往今來,為將者使用最多的計策,莫過於水攻和火攻正所謂水火無情,所以每每都損失慘重,譬如關羽水淹七軍之時,于禁所率七路精兵,倖存者寥寥無幾故而古代名將,安營紮寨、行兵打仗皆主要防備這水火偷襲而在《三國演義》中,對於火攻描述也是極多,現在來盤點書中的七把大火。

1、新野之火  

新野之火是諸葛亮被劉備請出隆中後的第二把火,當時曹操親率大軍來攻荊州,劉備所處的新野城首當其衝雖然早先劉備通過徐庶和諸葛亮屢挫曹操軍銳氣,但曹軍終究實力雄厚,劉備無可奈何,只得棄城離去由於劉備決定帶領全城百姓一起走,所以也給了諸葛亮佈置陷阱的機會。諸葛亮讓麾下將士在整個新野城佈下各種引火之物,待曹軍先鋒進入新野城後,在起火做飯之際,引燃了大火,導致火燒新野城,曹軍先鋒損失慘重,關鍵是銳氣已失,讓曹軍不得不又休整了數天,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2、火燒博望坡

火燒博望坡是諸葛亮出山後的第一把火,當時曹軍先鋒大將夏侯惇揮兵十萬來攻新野城,敵我力量相差極為懸殊而在此之際劉備軍大將關羽和張飛還在吃諸葛亮的“醋”,鬧起了內部矛盾結果還是劉備出面調和,才讓諸將按照諸葛亮的安排在博望坡設下埋伏,一切妥善安置完畢,只等夏侯惇往陷阱裡鑽了。結果這夏侯惇彷彿是為了配合諸葛亮立威一般,完美的按照諸葛亮的計策行事,結果在博望坡被燒的那叫一個慘但是此戰除了打退曹軍外,還有另外一重更重要的意義,那就是奠定了諸葛亮在劉備軍中的地位,關羽和張飛都心悅誠服了。

3、火燒藤甲兵

火燒藤甲兵是發生在諸葛亮南伐孟獲期間的事,當時孟獲與諸葛亮交戰,屢戰屢敗,沒辦法,值得四處去尋找幫手而烏戈國的國王兀突骨就是其中之一,這兀突骨不僅自身非常了得,關鍵是手下還有一支特殊的軍隊——藤甲兵,這藤甲兵不僅身強力壯、面相凶惡,關鍵是這藤甲渡江不沉,刀劍皆不能入,能防弩箭。這讓諸葛亮軍吃了很大的虧,這諸葛亮早就知道了藤甲兵的弱點,但是一直都不想用直到無可奈何之下,才設計火燒藤甲兵,雖然贏了兀突骨,但諸葛亮自知折損了無數陰德,這也是後來諸葛亮七星燈陣借命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4、火燒上方谷

火燒上方谷發生在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北伐期間,當時魏軍主帥司馬懿深知諸葛亮的厲害,因而堅守不出而蜀漢軍隊遠道而來,糧草運輸極為麻煩,所以諸葛亮軍要速戰速決於是諸葛亮想用計策把司馬懿引入上方谷,然後用事先準備好的易燃物質把司馬懿人馬活燒在上方谷。待魏延把司馬懿等人引入上方谷,上方谷便被蜀軍準備的易燃物質燃得火光沖天,眼看司馬懿等人將葬身火海,誰料此時不期大雨卻從天而降,將大火撲滅。司馬懿等人也就僥倖的逃脫了。在上方谷上的諸葛亮看到此情此景不由的深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5、火燒烏巢

火燒烏巢是官渡之戰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在曹操和袁紹爭霸河北之時,袁紹軍實力遠超曹操,無論是軍隊數量還是糧草後勤等,兩軍相持日久,雖然各有勝負,但袁紹軍整體實力遠超曹操軍,故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曹操軍越發不利,而且關鍵是曹操軍馬上就要斷糧了。曹操也想偷襲袁紹的屯糧之所,以便快速結束戰爭但是一般的運糧官和守糧官都是智勇雙全之輩,所以曹操不敢去幸好這時許攸來投,並告之袁紹軍的屯糧之所及守糧官是個“廢柴”,曹操當機立斷,偷襲了烏巢,一把火把袁紹軍的糧草幾乎燒光了,袁紹軍因此大敗。

6、夷陵之戰

在劉備奪取漢中之後,勢力達到巔峰時期,僅次於曹操但隨後就急轉直下,關羽由於襄樊之戰被東吳偷襲,導致關羽戰死,荊州丟失劉備悲憤之下,舉蜀漢傾國之軍七十萬伐吳孫權大驚,緊急將二十萬人馬交給大都督陸遜,讓其去抵擋劉備軍,所幸,劉備軍中雖然有猛將,但是缺乏謀士。劉備做出了人生中最昏庸的一個決定,連營七百里,而且還是在樹林旁紮營,更重要的是當時天氣炎熱陸遜看到劉備軍紮營的情況,頓時就笑了,諸葛亮知道後也是無可奈何,雖然令趙雲趕緊去告知劉備,但時間已經來不及了陸遜一把火,就燒掉了蜀漢幾乎所有的精銳……

7、火燒赤壁

這應該是《三國演義》裡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了,書中對其也是極盡的描述,曹操揮兵南下,降服荊州,然後統軍八十餘萬,欲趁勢南下,奪取江東,從而一統天下當時孫權在是戰是降上搖擺不定,最終是諸葛亮、魯肅和周瑜聯合起來,讓孫權堅定了抵抗曹操的決心。但是實力相差依然巨大,孫權僅能撥給周瑜三萬軍隊,而劉備一方也僅有兩萬雙方實力絕對的懸殊,所以只能是使用奇招致勝在這一點上,周瑜和諸葛亮想法一致,都是想到了火攻。結果就是黃蓋獻苦肉計,龐統獻連環計,諸葛亮借東風,由周瑜統籌大局,最終一把火把曹操燒得幾乎命喪長江,從而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本局面。

自古以來水火無情,因為這是大自然的力量,是人力所無法掌控的一旦火起,具體死傷多少,就看天命了,但一般而言都會造成巨大的損失,所以有損天和看看周瑜,因為火燒赤壁折了壽,英年早逝在看看諸葛亮,因為常用火攻,雖然一直想挽回陰德,但依然七星燈陣借命失敗,導致出師未捷身先死所以說,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最好不要輕易使用無法掌控的力量。

三國演義中的七把火

1,火燒博望坡,2,火燒新野,3,火燒烏巢,4,火燒赤壁,5,火燒連營,6,火燒藤甲兵,7,火燒上方谷。

三國最著名的“三把火”1,博望之火是諸葛出山第一戰,定下了火攻博望之計。此時諸葛亮兵分兩路,命關羽帶兵埋伏陰山,張飛、趙雲率軍暗將博望圍上,萬千火箭一齊射入柘樹寨中,枯草見火即燃,風助火勢,噼啪作響,一時間柘刺林頓成火海,頃刻把45裡博望屯燒得如同白晝。魏軍糧草全被燒燬,夏侯惇率其守軍焦頭爛額地追擊,又被關羽伏兵殺得落花流水,倉皇敗回許昌。值此,蜀軍大獲全勝。

2、新野之火。曹軍兵敗博望之後,曹覺劉孫終為心腹之患,遂起兵五十萬南征。劉備決定到樊城避難。卻不想諸葛亮有妙計,諸葛亮深謀遠慮,認為樊城不可守,於是用謀略火燒了曹操之子曹仁的軍隊。這把火包圍了曹仁的軍隊,燒得曹操的軍隊驚慌失措,無法衝出,那時正值秋冬,天乾物燥,無法滅火。劉備的軍隊乘機殺出,大獲全勝。將曹仁、曹洪所率的十萬前隊打得四處奔逃。

3、赤壁之火。建安十三年(208年),孫劉聯軍與曹操大軍決戰於赤壁。曹操部下軍士大多是北方人,不習水性,於是將艦船首尾連線起來,人馬在船上都如履平地。

大戰前夕,吳將周瑜、黃蓋使用苦肉計,黃蓋詐降曹操。憑著諸葛亮“借來”的東風,黃蓋所率離曹軍還有二里多遠時,數十艘船同時點火,火烈風猛,把曹軍戰船全部燒光,曹操大敗。此火乃孔明通過舌戰群儒、聯吳抗敵、巧借東風,借周瑜之手所放。赤壁之火,奠定三國鼎立之局,名垂青史。

標籤: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