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創傷文學代表作品

心理2.93W
創傷文學代表作品

劉心武於1977年11月,在《人民文學》上發 表的短篇小說《班主任》,就是剖開傷口的第一刀。 它通過塑造鮮活的藝術形象, 是第一個在十年的噩夢結束後揭露“文化大革命”給我們民族帶來的累累傷痕,尤 其是給青年一代的心靈所造成的毒害。 它因此成為新時期文學的開山之作。

第二年8月,《文匯報》發表了盧新華的短篇小說《傷痕》。這篇小說講述的 是在“文革”中,“革命小將”王曉華為了表明自己的立場,而和被打為“叛徒” 的母親劃清了界線,前往遼寧插隊。

後來,當她得知母親“叛徒”的罪名不過是 “四人幫”的誣陷而已,她滿懷悔恨地趕回上海,探望8年未曾聯絡的母親。然而 遺憾的是,母親在“文革”中飽受摧殘,已經在長期的重病纏身之後撒手人寰。

她 最後一沒能見上是母親一面,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悔恨和遺憾。由於該篇小說準確地 道出了人們劫後餘生的心理,因而成了“傷痕文學”的一面旗幟。

在“傷痕”的旗 幟的指引下,引起了巨大社會反響,許多“傷痕文學”的作品應運而生,如王蒙的 《最寶貴的》、張潔的《從森林裡來的孩子》、韓少功的《月蘭》、李陀的《願你 聽到這支歌》、王亞平的《神聖的使命》等。

這些閃爍著淚光與怒火的作品,在當 代文學史上第一次真正遵循了現實主義美學原則,按照生活的本來面貌來描寫生 活,從而開啟了 20世紀80年代文學現實主義深遠的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