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蘇軾官職變動軌跡圖

心理2.12W
蘇軾官職變動軌跡圖

蘇軾官職軌跡圖:

 

那麼我們來看一下蘇軾都做過哪些官職。

蘇軾第一任官職是鳳翔府的籤判,外派三年之後返京,官封大理寺丞。但這個官職他並沒有上任,因為父親和妻子的相繼去世回家丁憂了。

丁憂之後返京任職與使館,正趕上王安石變法,蘇軾和王安石一頓槓,職位雖低,但語言功夫了得。他和王安石政見分歧很大,王安石屬於激進派,蘇軾希望改革循序漸進,不能忽視百姓的利益和感受。在朝廷不能配合變法

34歲的時候,宋神宗派他做了通判杭州。通判是掣肘地方官的,皇帝擔心各地知州和皇上不一心,派個通判聯合簽署公文。蘇軾在杭州過得還是很舒心的,與知州相處融洽。

37歲基層經驗豐富的蘇軾,被派到密州當一把手,做了密州知州。這是他事業上的第一個重要職務,可以做點自己想做的事兒,他想做的事是什麼呢 就是勤政愛民,他對百姓的愛貫穿了他的一生,只是有權的時候能做得更好。他到密州後滅蝗蟲,減賦稅,除強盜,築造“超然臺”。蘇軾當時真是英姿颯爽,躊躇滿志。有詞為證。請看《江城子 密州出獵》。

40歲時候被調到徐州知州,剛到徐州就趕上發大水,蘇軾指揮官兵抗洪成功,受到百姓信任和愛戴,他還在徐州起“黃樓”,寓意黃土剋制水患。

42歲調往湖州做知州,可剛上任,就發生了歷史著名的“烏臺詩案”。好在宋神宗英明,也是王安石進言“豈有聖世而殺才士乎?”,救下了蘇軾。神宗皇帝把蘇軾發配到黃州,做的是“團練副使”。屬於罪臣。沒有實權,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低估,但也是藝術的巔峰,前後赤壁賦就作於此時。

黃州呆了五年,宋神宗一直想啟用他沒能如願,最後蘇軾47歲的時候,召其回京郊做汝州團練副使。蘇軾一家到了金陵後改變主意,在常州置辦田地隱居了。結果就在這個時候宋神宗駕崩,宋哲宗年幼,高太后執政,這高太后是宋哲宗的奶奶,宋英宗的皇后,英宗只當三年皇帝,這高太后也是孤寂一生,對蘇軾的才學是發自內心的欣賞,同時也帶有崇拜的味道。

48歲的蘇軾被高太后火箭提拔,先是登州知州,5天之後就被調任京師做禮部郎中,然後又提拔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顯然成了宰相的候選人。

在京城生活四年,小人們的誹謗攻擊此起彼伏,宰相沒做成只好外派,52歲的時候做了杭州的知州,這也是他事業的又一次頂峰,利用手中的權力做他喜歡做的愛民之事,杭州知州期間,政績斐然。治理運河,疏浚西湖,築造蘇堤,設慈善醫院“安樂坊”。

兩年後高太后又把蘇軾調回京城,可沒多久,小人們上躥下跳,太后也不能左右,只好繼續外派,兩年知三州,潁州、揚州、定州。然後被以“兵部尚書”召回,蘇軾自感朝廷官員對他迴歸掌握兵權的那種嫉妒和排斥,他請辭“兵部尚書”。只能做陪皇帝讀書的工作。

在蘇軾57歲的時候,高太后突然死了,臨終的時候安排蘇軾知州定州,就是河北的保定,距離東京汴梁不遠,可就是這次出京,命運發生了變化,哲宗執政,章惇掌權。章惇是個奸佞險惡之人,年青時是蘇軾的好友,可掌權後由於他是堅定的改革派,對蘇軾這樣的保守派便痛下殺手。

蘇軾接二連三地接到貶謫的命令,先是廣東的英州,然後是惠州,都是嶺南之地,少數民族,條件是非常的艱苦。

蘇軾博大的心胸與寬容,很快適應了當地的環境,還為當地修橋,種藥材,與當地百姓相處的其樂融融,章惇得知後,覺得蘇軾生活的太快樂了,惠州期間一句詩“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傳到朝廷章惇耳中,覺得蘇軾怎麼過得還這麼快活呢又是一紙詔書,貶謫到跨海的潮溼陰冷的海南儋州。直到宋欽宗召回準備再次啟用蘇軾,可惜途中病死於常州,坎坷的一生就這樣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