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國小生情緒十大特徵

心理1.68W
國小生情緒十大特徵

一、表情豐富但不善於控制自己。國小生的情緒情感發展很明顯,喜、怒、哀、樂很容易從他們的表情上反映出來,在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誇獎後,常喜笑顏開在被老師批評後,就會感到難為情,常低頭不語或哭泣。因此,國小生的表情就是他們情緒情感發生變化的“晴雨表”,其情緒情感易受具體事物的支配,容易激動,也不容易受到控制。如當同學們高興時,自己也跟著高興起來。

二、情感的內容不斷擴大與加深。隨著年級的提高,國小生的情感生活不斷得以豐富。國小生通過學習活動進入了更廣闊的天地,求知慾使他們興奮、疑惑、驚奇,使他們的理智得到發展同時也在學習中接受道德感和美感的陶冶。例如,在閱讀文學作品時,優秀任務使他們產生敬仰、愛慕之情,而反面人物使他們產生憎恨、厭惡之感。此外,在共同的集體生活中,同學之間的團結互助培養了他們的友誼和集體榮譽感。

隨著社會性需要的發展,國小生的情感日益深刻。例如,學前兒童的互助友愛,在較大成分上是模成人的生活,是為了能在一起玩國小生的互助友愛,則更大成分是處於責任感,處於履行良好的生活準則。同是懼怕,學前兒童可能怕黑暗,怕打針等,而國小生主要是怕做錯了事挨批評,怕考試成績不好等。

三、衝動性減少而穩定性增加。入學後,在獨立學習和集體生活的鍛鍊下,國小生控制、調節自己情感的能力更加發展完善。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已能抑制自己當前的一些願望,而去克服困難,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因此,國小生情緒情感的穩定性日益增長,衝動性、易變性則在逐漸改善之中。

國小生以學習為其主導活動,因而其大量情緒情感內容與學習活動和學校生活相聯絡。學習的成敗、在班集體的地位、同伴間的關係,都使國小生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體驗。小剛因得不到電腦而情緒不高,您可以對他曉之以理,並教給他調整情緒的方法。國小生社會性情感的比重逐漸增加,義務感、責任感、集體主義情感和友誼感逐步形成。國小生的理智感也進一步發展,他們的求知慾、好奇心、學習熱情越來越穩定而深刻。

國小生的情緒表現比較外露,容易激動,具有很大的衝動性。他們不善於掩飾。高年級後,情緒的衝動性和受暗示性大為減少,情緒的自我調節能力有了明顯的進步。隨著對學校生活的適應,國小生的情緒逐漸穩定下來,他們的情緒狀態總體上說是平靜而愉快的。

國小生隨著年級的升高,其情緒總體上有以下特點:

——情緒的穩定性在增長

——情緒的內容在不斷豐富

——情感的深刻性在發展

——道德情感逐步發展起來。

情緒穩定一般被看作是一個人心理成熟的重要標誌。所謂情緒穩定,主要是指一個人能積極地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在短時間內沒有大起大落的變化。他不大會時而心花怒放,轉瞬又愁眉苦臉。如果您希望知道自己孩子情緒是否穩定,可以讓孩子做做下面的測試。

(1)看到自己最近一次拍攝的照片,覺得不稱心。

(2)你常常被同學起綽號挖苦。

(3)你上床睡覺後常又起來檢視門窗是否關好。

(4)你對與你關係最密切的人不滿意。

(5)半夜醒來,你覺得有值得害怕的事情。

(6)你搞不清家長到底對你好不好。

(7)你早晨起來常感到憂鬱。

(8)到了秋天,你常有的感覺是枯葉遍地。

(9)你在高處時會覺得站不穩。

(10)當一件事需要你決定時,你覺得比較困難。

(11)你常用拋硬幣、翻紙牌來測凶吉。

(12)你需要躺一個小時才睡著。

國小生的情緒,是指他們受到外界刺激時,因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滿

足而產生的暫時的比較劇烈的態度體驗,如滿意、愉快、憂愁、憤怒、

恐怖等等。國小生情緒產生的根源在於客觀事物本身。

客觀事物的不同

特點以及客觀事物與國小生之間的不同關係

使他們對客觀事物抱有不

同的態度,出現不同的體驗。國小生的情緒與他們的需要密切聯絡,它

是以需要為中介的一種反映形式。

外界的刺激,並不都能喚起國小生的

情緒,只有與他們的生理需要有直接或間接聯絡的事物,才能使其產生

情緒。通常,那種能滿足國小生某種需要的客觀事物,會引起他們肯定

的情緒,如高興、喜悅等反之,那種不能滿足國小生某種需要的客觀

事物,則會引起他們否定的情緒,如痛苦、悲傷等。國小生的情緒有以

下三種特徵:第一,是一種間接的反映形式。國小生的情緒,不是他們

對客觀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是客觀事物與他們的需要之間關係的反映。

第二,情緒活動有獨特的生理機制。國小生情緒的產生,除他們大腦皮

層的主導作用外,皮層下部位,如視丘、下視丘、邊緣系統、網狀結構

等也起著特定的作用。第三,國小生的情緒活動有明顯的機體變化和生

理覺醒狀態。如表情動作,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語表情等內

髒機能變化,如消化、呼吸、迴圈及內外分泌系統的活動變化等。

標籤:國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