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造次弗離典故

心理1.48W
造次弗離典故

造次弗離:人在忙亂倉促、來不及思考的時候,仁德所表現出來慈愛、惻隱之心也不能拋棄。

譯文:不管對誰都要時時保持仁義、慈愛的惻隱之心,這是人類最美好的品德,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不能違背與拋離。

國學名篇《千字文》有言“造次弗離”,直譯為萬般磨難不離義。孟嘗君在齊國當了幾十年宰相,甚至沒有遭到一點細微的災禍,這都是馮諼“狡兔三窟”計謀的作用啊!

仁慈隱惻,造次弗離。節義廉退,顛沛匪虧”是中國古代蒙學入門讀本《千字文》的名句,如果翻譯成白話就是

對人要仁愛,要有同情心,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而仁、義、智、信這四種品德,即使顛沛流離也不能有所虧損。

這四句話放在一起講的是“仁義禮智信”,也就是所謂的五常之德。這是中國古代儒家的經典理論與具體表現。

仁rén 慈cí 隱yǐn 惻cè , 造zào 次cì 弗fú 離lí 。節jié 義yì 廉lián 退tuì , 顛diān 沛pèi 匪fēi 虧kuī 。

【分段註釋】

仁慈隱惻,造次弗離:仁慈惻隱之心,不管多麼倉促匆忙都不能去身。隱惻,惻隱,同情,憐憫。造次,倉促。離,離開,這裡是丟棄的意思。

節義廉退,顛沛匪虧:節義廉退等操行,即便顛沛流離都不可缺損。節義,節操與義行。廉退,謙讓。顛沛,困頓流離。虧,缺損。《論語·里仁》:“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翻譯】

做人要仁義、慈愛、富有同情心,不能輕易丟棄這些美德。

行事要氣節、正義、廉潔、謙讓,這些品德都是人要具備的,即使是在最窮困潦倒的時候,也不能有絲毫虧缺。

【解讀】

有情有愛、有節有義——這是古人對於人格修養所應達到高度的最理想化的期許,人們往往渴望自己在道德節操上能夠完美無瑕,能夠在遇人處事時善良、仁慈、節義、充滿同情心,而且能夠不受情勢和境況的影響,心態與言行始終如一。

這的確是一種理想化的期許,但並非不能實現,事實上,東漢桓帝時期的義士荀巨伯就是這方面的典範。

荀巨伯是一位仗義之士,對待親朋友人極為友愛寬和。

有一次,遠方的一位朋友身染重病,他聽到這個訊息後非常憂心,坐立不安,最終還是決定親自前往探望。

於是,他匆匆安排好了家事,即刻啟程,一路跋山涉水,終於抵達了朋友所在的小鎮。可是,他剛剛走進小鎮就發覺不妙,平日熱鬧的小鎮此時竟然一個人都沒有,他惦記友人便沒有深想,直接找到了朋友家。

朋友一見荀巨伯,頓時掙扎著說道:“巨伯,你來了!我真是太想念你了!”兩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但片刻之後,這位友人便疾呼道:“你快走吧!巨伯,胡兵馬上就要殺過來了!”荀巨伯這才明白了小鎮冷清的原因,他搖搖頭,說道:“你病得不輕,身邊又沒有親人,我現在不能走啊!”

就在此時,房門被人踢開了,幾個胡兵衝了進來,人手一把明晃晃的大刀。

見此,荀巨伯指著朋友說道:“你們聽著,我是來探望朋友的,他身染重病,臥床不起。你們可以殺我,但請你們對他刀下留情,不要傷害他。”

幾個胡兵愣住了,他們沒有想到天下居然還有像荀巨伯這樣至義至仁的人,實在下不去手,於是轉身走了。荀巨伯和朋友安然無恙,小鎮也絲毫無損。

有情有愛、有節有義,若一個人可以做到,則千萬人都可以做到若一時一刻可以做到,則世世代代都可以做到。

標籤:造次 弗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