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為什麼梅雨時風力小

心理2.67W
為什麼梅雨時風力小

因為高溫、高溼、風力小、氣壓低是梅雨季節的天氣特點 。梅雨,指由冷熱空氣交鋒而成之鋒面雨,在每年春夏交際時於中國大陸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東部、江淮地區、等地形成的持續天陰有雨的自然氣候現象。

由於梅雨發生的時段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並且由於長期下雨,導致衣物、食品等容易發黴,因此梅雨又有一個別名:“黴雨”。不過,世界上其他與上述地區同緯度的地區沒有梅雨,華南、華北地區雖同樣位於梅雨鋒面帶,卻沒有明顯的梅雨現象。

每年春末夏初期間,我國江淮流域一帶都要出現持續一個月時間的陰沉多雨、高溫高溼天氣。梅雨期的主要天氣特徵是:氣溫高,溼度大,風速小,降水偏多但不均勻,並常伴有雷暴。在這段時間裡,衣服、器具容易受潮發黴,人們稱這種天氣為“黴雨”,簡稱為“黴”。又因為這段時間正是江南梅子黃熟的時節,所以又稱為“梅雨”或“黃梅雨”。宋代詩人司馬光《有約》詩寫道::“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溏處處蛙”,生動地描述了黃梅時節江淮一帶普降梅雨的情景。

“黴”與“梅”兩者含意相同,但現代氣象學上通稱為梅,而曆書上多稱為黴。梅雨季節開始之日叫“入梅(黴)”,結束之日叫“出梅(黴)”。曆書上入黴與出黴是這樣規定的::把芒種後第一個丙日定為入黴把小暑後第一個未日定為出黴。《月令廣義》載:芒種後逢丙入梅,小暑後逢未出梅”。所以,入梅一般是在六月六日到六月十五日而出梅因地支有十二個字的緣故,一般是在七月八日到七月十九日。但是,入梅和出梅時間每年不同,梅雨季節也長短不一。歷史上,入梅時間最早的出現在五月下旬,最晚的出現在七月初出梅最早在六月中旬,最晚到八月上旬。梅雨季節長達兩個月,而短的只有幾天,以至“空梅”。

梅雨有典型梅雨和迎梅雨兩種,它們主要區別於出現時間的早晚和雨量,雨期的大小及長短。我們通常所說的梅雨是指典型梅雨,它出現於六月上旬入梅,七月上中旬出梅。而迎梅雨是指出現在典型梅雨之前的五月份的雨水,它一般為期半個月左右,雨量較典型梅雨為小。但此時正是江淮一帶麥子生長的後期,下雨會使小麥發生赤黴病。

典型梅雨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初夏雨水的主要來源,對農業生產至關重要。六月間,正是江淮流域三麥等夏熟作物收穫、水稻栽插和夏播作物播種時期,充沛的雨水對插秧、播種十分有利。但陰雨又影響夏熟作物的收割,打場,如果梅雨時間過長,甚至出現暴雨,不僅會出現“爛麥場”,還會形成江淮流域的洪澇。而雨量過少,甚至“空梅”(幹黃梅),則易發生乾旱。

長期以來,廣大農民在生產實踐中,積累了不少預測黃梅季節的早晚和雨量多少的經驗,並以農諺的形式留傳下來,以此為依據進行排澇抗旱的準備。如“春暖早黃梅,春寒晚黃梅”,說明春季溫度與黃梅雨來得早晚的關係。又如“二一九欠東風,黃梅無大雨”、“發盡桃花水,必有旱黃梅”,說明了寒冬“二九”缺少東風和春季桃花開放時雨水多,黃梅雨就少的一般規律。而當黃梅一開始就下雨時,農諺又有“雨打黃梅頭,堤岸變成溝”的說法,意思是梅季一到就下雨,下雨的日子長,雨水多,連堤岸也變成溝了。

標籤:梅雨 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