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秦漢時期民族交往的史實

心理2.5W
秦漢時期民族交往的史實

秦漢時期是歷史上民族大融合的第一個鼎盛時期

西漢:張騫出使西域。

東漢:班超出使西域,派遣甘英出使大秦未遂,直到達安息回返(古代波斯)。

增進東西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與溝通,大大的擴大了當時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秦漢時期,民族間經濟文化交流更加充分,我國以漢族為主體的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初步形成。中央加強了對邊疆地區的有效管轄,加速了對邊疆地區的開發,促進了各族人民友好交往,民族融合有了新的發展。.

先秦時期:匈奴族是我國北部古代的遊牧民族,住在蒙古高原一帶,首領稱單于。經濟生活以畜牧業為主。在與中原交往過程中,匈奴人也從事農業生產。公元前3世紀時,鐵器的使用已經深入他們生產、生活和軍事各個領域。戰國時期開始威脅中原政權,秦、趙、燕三國築長城防禦匈奴。

秦漢時期:秦漢之際,匈奴冒頓單于統一了北方草原,佔領河套地區,形成強盛的奴隸制國家。西漢初期,匈奴不斷南下進攻,西漢由於國力有限,與匈奴和親(被動和親)並進行貿易往來。漢武帝時期對匈奴展開軍事反攻,匈奴受到重創,被迫遷徙漠北。後匈奴內部混戰,其中呼韓邪單于一部歸附漢朝,其它各部有的仍遊牧於漠北,有的西遷。西漢元帝時期王昭君出塞嫁給呼韓邪單于(主動和親),密切了漢匈關係,雙方互市興旺,文化往來增多,四十多年和睦相處。東漢初年,匈奴分裂為南北二部。南匈奴向漢稱臣,北匈奴退居漠北威脅中原及河西、西域。東漢前期,竇固、竇憲出兵大敗北匈奴,北匈奴政權瓦解,他們對東漢和西域的威脅最後解除。

秦漢時期是歷史上民族大融合的第一個鼎盛時期 西漢:張騫出使西域。

東漢:班超出使西域,派遣甘英出使大秦未遂,直到達安息回返(古代波斯)。 增進東西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與溝通,大大的擴大了當時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匈奴是我國古代北方最早稱雄於蒙古高原的遊牧民族。

秦漢時期,其勢力達到鼎盛並控制了長城以北的廣大地區。提起秦漢時期的漢匈關係,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戰爭。儘管當時漢匈之間曾長期處於戰爭狀態,但這並未妨礙兩地間的文化交流。

一方面,戰爭固然是大規模的社會暴力行為,具有極大的破壞力和負面作用,古人所謂“戰爭之後必有凶年”的說法,就是對此最好的說明。

另一方面,按照經典作家的說法,戰爭本身也是“一種經常的交往方式”(《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戰爭中的人員調配、流動和物資傳輸對文化的傳播以及民族融合均有著積極的作用。

同時戰爭也為經濟文化的交流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儘管戰爭本身的目的不在於此。秦漢王朝多次攻打匈奴,動輒出兵數十萬,深入匈奴腹地且延時十數年,其對匈奴的影響當是顯而易見的。特別是戰後,因流散以及逃亡等原因加入匈奴的秦漢軍士和流民等超過30萬,他們不但充實了匈奴的力量,而且也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從而向匈奴社會的下層傳播漢文化,促進了匈奴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以及民族融合。

實際上,因戰爭而流散匈奴的漢人不只是從事生產勞動,他們有的也直接進入了匈奴的上層統治集團,因而他們的影響不僅僅侷限於匈奴下層。

漢高帝時,韓王信亡走匈奴,冒頓單于仍讓他將兵。其子頹當、孫嬰俱官至匈奴相國。盧綰將其眾亡入匈奴,匈奴以為東胡盧王,至其孫仍為東胡盧王。

武帝時,李陵降匈奴,單于貴陵,以其女妻之,立為右校王。李廣利降匈奴,單于知其為漢大將,也以女妻之,尊寵在衛律上,而衛律在匈奴封為丁零王,與李陵等人可出入匈奴單于庭。這些熟悉漢代政治、軍事並曾在漢王朝身居高位的人被單于重用,其對匈奴軍事、政治的影響力也是不可忽視的。

因此,可以說,戰爭是秦漢時期漢匈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一種特殊而激烈的方式。

除戰爭外,“和親”及“互市”乃漢匈文化交流最重要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