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杜甫登高和望嶽比較

心理8.81K
杜甫登高和望嶽比較

《登高》和《望嶽》兩首詩作於詩人創作的不同時期,其所流露的情感有很大不同。

分析如下:

1、《登高》是杜甫於大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杜甫獨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臺,登高臨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見,激起意中所觸蕭瑟的秋江景色,引發了他身世飄零的感慨,滲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前四句寫景,述登高見聞,緊扣秋天的季節特色,描繪了江邊空曠寂寥的景緻。首聯為區域性近景,頷聯為整體遠景。

後四句抒情,寫登高所感,圍繞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發了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頸聯自傷身世,將前四句寫景所蘊含的比興、象徵、暗示之意揭出尾聯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

此詩語言精練,通篇對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對,充分顯示了杜甫晚年對詩歌語言聲律的把握運用已達圓通之境。

2、《望嶽》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共有三首,分詠東嶽、南嶽、西嶽。

第一首《望嶽》是杜甫青年時代的作品,充滿了詩人青年時代的浪漫與激情。全詩沒有一個“望”字,卻緊緊圍繞詩題“望嶽”的“望”字著筆,由遠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後是俯望。詩人描寫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抒發了自己勇於攀登,傲視一切的雄心壯志,洋溢著蓬勃向上的朝氣。

第二首《望嶽》是杜甫中年時詠華山之作,流露出官場失意之情。作者所寫的華山亦同樣雄偉。不過,與年青時代一首相比,這無疑是一首失意之作。自天寶亂來,作者飽歷憂患方得重返朝廷,而今因宰相房琯敗績喪師於陳濤斜被罰,抗疏救之而獲罪被貶。作者人至中年,除了官拜左拾遺一年境遇較佳,一直極備艱辛。因此,詩中亦有流露出失意徬徨之感。

第三首詠衡山的《望嶽》寫於作者晚暮之年,首尾抒發議論,中間寫景敘事,流露作者愛國忠君之情。“南嶽配朱鳥,秩禮自百王。欻吸領地靈,鴻洞半炎方”幾句寫歷代帝王皆設職官崇禮衡山。“在德非馨香”句,寓有諷喻之意,以微婉之詞道出,勸勉君主要以德治國。九、十兩句,作者敘自己因世亂所驅投奔南國,所以有望嶽的機會。接下來自“渴日絕壁出”至“散風如飛霜”寫衡山景色,乃全篇中心所在。最後以祀嶽之意作結,呼應起筆“秩禮”。而“曷以讚我皇”一句,杜甫愛國之心,強烈地洋溢於字裡行間。這首《望嶽》通篇皆流露著作者忠君愛國的情懷,即使飄泊江湖,仍是關心朝政,無日或忘。

作品原文

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兩首詩作於詩人創作的不同時期,其所流露的情感有很大不同。

《望嶽》作於開元24年(736),此時的杜甫過著“裘馬清狂”的漫遊生活,字裡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勃的朝氣。

全詩讚嘆了泰山的雄偉壯麗,表達了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反映出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被後人譽為“絕唱”。

《登高》是杜甫大曆2年(767)秋在夔州所寫,此時的杜甫年邁無依,經歷了人事的滄桑,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複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絃。同時,加上憂國傷時的苦悶,使全詩又有了一種“無限悲涼之意。

標籤:杜甫 望嶽 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