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縣令是秀才嗎

心理1.16W
縣令是秀才嗎

縣令不是秀才。在古代以明清為例。通過科舉考試考中秀才以後。雖然說擁有諸多特權。比如說國家出錢養著秀才。見官不用下跪。官府不能用刑。可以找份很好的工作。但是在古代秀才是不能當官的。要想當官的話最低也要考中舉人。舉人一般來說是能夠當個八品九品官。舉人當中只有一些能力特別出眾才能夠當上七品縣令 。

考中進士的話一般來說只要不是運氣太差或者是得罪人的話就能當上七品官。但是在分配官職的時候。有可能會當上七品縣令。也有可能當上其他七品官

不是,最少進士

縣令這個稱呼可以說是由來已久,自從有了縣以後,可以說就有了“縣令”,只不過我國古代是以農業為主,生產力水平低下,導致人口也不是很多,再加上戰爭,人口並不充裕。而“縣令”管的人還是不少的,達到了一萬以上,如果沒有達到這個數字,那這個地方也就沒有縣令了,只會有“縣長”。而這些官員並不是朝廷派下來的,只是地方性的官員。我國古代出了許多非常有名的縣令,像陶淵明、像狄仁傑等那都是當過縣令的人。只不過這種職務可不是朝廷派下來的,而只是地方性的官員。

知縣是出現在唐朝,大家都知道唐朝那是一個非常繁榮的朝代,人口也得到了極大的增長,這樣的結果就是事越來越多,縣令又沒長三頭六臂的,所以縣令忙不過來了。於是又出現了一個職務,那就是“知縣事”。看到這個名字,大家就應該能理解它的意思了,就是字面上的意思,知道縣裡的一切事情,就像是現在的包打聽一般,所以“知縣”的稱呼是始於唐朝。

值得說的是,因為中國自漢以來的強大,千百年一直是東亞諸國的宗主國,因此縣令一詞也傳到朝鮮、日本、越南等地,縣令也是這些國家一縣之長的稱呼。直到宋朝,“縣令”一詞才發生改變,從唐朝中後期到宋朝初期,兩百年的藩鎮割據,引發連年戰亂,百姓流離失所。

到了宋朝,雖說宋朝的軍事力量真不怎麼樣,而且這個朝代真的是太重文輕武了,導致最後那麼悲慘的結局。但是知縣國家化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趙匡胤在位的時候,就取締了許多的官職,像縣令、太守等等,都被他給取締了。而同時也給知縣明確了身份,那就是一個縣的最高長官。這個縣所有的一切都歸他管,根本不分什麼軍事、行政等類別,全由知縣說了算,大家可以想像一個,知縣的權力有多大。其實知縣的官職不高,只是一個七品,但是其權力很大,可以說是一個肥差。

不過元代縣的主官改稱縣尹,明、清還是以知縣為一縣的正式長官,正七品,俗稱“七品芝麻官”。

知縣雖然品級不高,但是在明清時期,要當上一名知縣,卻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很多讀書人辛苦一輩子,等了一輩子,也沒當上縣太爺。

在清代,一個人要坐上知縣的位置,要麼通過正常的科舉之路,要麼就走買官、舉薦的他途。

在清代,一個讀書人,要一路通過童生試、鄉試、會試三大關口,先後取得秀才、舉人、進士的功名,這才擁有成為知縣的資格。這每一關都很不容易,幾乎都是百裡挑一的競爭激烈。

標籤:秀才 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