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心的古代別稱

心理3.25W
心的古代別稱

心的八個別稱:方寸、一寸、寸田、寸腸、靈臺、靈府、丹赤、丹府。

《西遊記》裡的這段故事,蘊藏了一個字謎。無論是“靈臺”,還是“方寸”,抑或“斜月三星”,都是謎面,而這些叫法都是一個漢字——“心”。

“心,人心”“在身之中,象形”。人的心臟大小與拳頭相仿,所以中國人稱之為“方寸”。古人認為這個“方寸”之地容納了人的心靈,所以也叫“靈臺”。

“心”的楷書寫法是一個斜彎勾加上三點,“斜月三星”就是一個充滿詩意的比喻了。《西遊記》中這段情節,也暗示了該作品是幻想、虛構出來的神怪小說。

代對心的理解

在古代社會,人們普遍認為心的功能是思維,人的精神活動與這個器官密切相關。所以,古代“心”的概念,其實包括了“腦”的認知、情緒、意志等,泛指人的精神世界。

在《說文解字》當中,從“心”的字有270多個,這些字及其解釋放在一起,就是一部古代的“心理學百科全書”。因為“心”是人的精神世界的代名詞,所以對“心”的研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

心的古代別稱

心君:如陸游的《夏日雜詠》:“省事心君靜,忘情眼界平。”

因為古人以心為人身的主宰,所心稱心為“心君”。

天君:如蘇軾的《沉香子賦》:“嗟吾知幾何,為六人之所分,方恨塵之起滅,常顛倒其天君。”

荀子在《天論》中有解釋:“心居中虛,以治五官,夫是之謂天君。”

這就是說,古人以心為五種感官的主宰,所以又稱心為“天君”。

標籤:別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