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唐都城變遷史

心理3.1W
唐都城變遷史

     唐代都城有長安、洛陽。

     公元618年,李淵建唐,定都長安,後唐太宗李世民下令修葺洛陽城,號稱洛陽宮。他曾三次來洛陽處理政務及外事,在洛陽宮居住二年之久。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高宗李治即位。永徽六年(公元657年)一同來到洛陽,在此處理國家大事,以洛陽為東都。實際上唐朝的都城已從長安徙至洛陽了。唐玄宗在位44年,都洛陽10年。安史之亂之後,唐中央的權力大大削弱,節度使的權勢越來越大。公元904年,宣武節度使朱溫,發兵長安,挾持唐帝(昭宗)遷都洛陽。公元907年,朱溫廢掉唐帝(哀宗),唐亡。此後,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唐朝時期,東西洋並重,洛陽與長安都是世界上的名都。唐朝都洛陽的有唐高宗、中宗、睿宗、玄宗、昭宗、哀宗6帝,前後30餘年。

     長安城由郭城、宮城、皇城三部分構成。宮城位於郭城北部中央,有金碧輝煌的宮殿。皇城接宮城之南,設有中央衙署及附屬機構。郭城內有南北向大街十四條,東西向大街十一條。明德門至皇城正門朱雀門的朱雀大街位於全城中軸線上,寬達150餘公尺,是今北京東西長安街寬的兩倍。其他通城門的大街也多寬在百米以上。垂直交錯的大街將郭城劃分為108個封閉式的裡坊,坊內有民居、官衙、寺觀等。

      唐貞觀後對長安宮室進行增建,貞觀八年(634年)於太極宮東北的龍首原高地上建永安宮,次年更名大明宮。龍朔三年(663年)後這裡成為主要朝會之所。玄宗時又於藩邸興慶坊建興慶宮。此外,唐長安城的東南隅,還有風景遊覽區曲江池,將風景區與都城相結合,是中國古代都市計畫的一個創舉。

      唐長安城是中國古代裡坊制都城最完善的形態。它採用中軸對稱佈局,規劃嚴謹,街坊整齊。其佈局對東亞一些國家的都城產生過重大影響。文獻記載長安的西市附近集居了許多中亞和西亞的「商胡」、「胡客」,其西南相鄰的崇紅坊,還設有波斯教寺。當時這一帶為中西貿易與文化交流的中心。

      洛陽方面,唐武德四年(621年)曾廢除東都,毀洛陽宮厥。至顯慶二年(657年)恢復東都。武則天光宅元年(684年)改稱神都,天授元年(690年)建都神都。神龍元年(705年)唐中宗復位,複稱東都。

      洛陽郭城平面接近長方形,周長約28公里。設八個城門,東、南各三門,北面二門,西面無門。宮城位於郭城西北角,東宮在宮城之東。皇城繞宮城東西南三面修築。宮城北部有曜儀、圓壁二城。皇城之東又有東城,東城之北有儲存糧食的含嘉倉城。郭城內由垂直交叉的道路劃分成若干方形或長方形裡坊。北通皇城正門的定鼎門大街寬121公尺,是全城最寬的街道,其餘連線城門的街道寬41-59公尺。裡坊有坊牆,四面設門,內設十字街。據考證,洛水北有二十八個坊、一個市,洛水南有八十一個坊、兩個市,共一百零九個坊、三個市。

      總之,長安、洛陽為當時中國的首都,也是世界名城,可惜安史之亂及其後的連年戰爭,使兩京受災慘重,故唐以後已難復舊觀。

標籤:都城 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