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公公的來源和由來

心理3.04W
公公的來源和由來

在古代,皇宮都有許多太監,為什麼皇上皇后的都要太監伺候而為什麼又把太監叫公公呢正常人為什麼不能伺候皇上,非要太監伺候呢

一、為什麼把太監稱為公公

“太監”和“宦官”在清朝以前不是相同的概念。宦官早在戰國時期就有,不過那時的宦官並非全是閹人,“悉用庵人”是東漢以後的事情。

“太監”一詞,遼代才出現,明代,太監和宦官才發生聯絡太監是宦官的上司,是高階宦官充任太監的必須是宦官,而宦官卻不都是太監。

到了清朝,太監才成為宦官的同義語。公公是對太監的尊稱,因為太監,特別是高階太監最接近皇帝,權勢極大,最瞭解皇帝的心思。

在朝為官者有些時候不得不依靠太監揣摩皇帝的心思,或者藉助大太監的權勢往上爬,要是直呼其為太監,那是在侮辱他,所以尊稱為公公,以示尊敬。

至於為什麼正常人不能伺候皇上要太監伺候,是因為皇宮生活太多女性,怕他們和後宮的女性發生關係,導致後宮亂,畢竟皇上也不想戴綠帽。

至於“公公”的稱謂到底何時開始,從由何而來,這個就不得而知了。只是我們看到的影視劇中,一般都是這樣稱呼,所以,太監都被尊稱稱為公公。

二、太監稱為公公源於尊稱

宦官習慣稱為太監、閹人,影視作品中也尊稱為公公。這些官職後來逐漸由閹人所擔任,久而久之這些官職名稱與閹人就成了統一的概念,故而閹人、太監、宦官在當下語境成為了幾乎通用的詞彙。

本應包括臣隸及仕官在內,通常人們所言宦海、宦途、宦遊,其實仍舊是由“官”而言的。宦官或宦者成為宮中閹人的專稱,大約是秦漢之後的事。

以“太監”作為宮中閹人的通稱,是明清時代的事情。太監本是古代職官的名稱,晚至唐宋時期,朝廷中仍有太監官職的設定,所任者並非都是閹人。

一開始,稱呼宦官為“太監”是為了表達尊敬、說明他們地位不同,但是這並不能改變宦官整體尷尬的社會地位,所以時間一久,習以為常之後,“太監”就不再是一個尊敬的好詞了。

直接稱呼他們“太監”,無異於在提醒他們“閹人”的身份,對於這群格外敏感、心眼也可能更小的人來說,基本上就是指著鼻子罵。所以,公公表示對太監的尊重。

除了“公公”這樣的尊稱,還有的人則稱呼太監為“老爺”,從稱呼上聽不出他們與正常人的不同,就會讓宦官覺得更加舒適。這樣聽起來,似乎也的確順耳很多。

三、太監稱呼的發展演變

據晚清宮廷中的太監回憶,“太監們不喜歡人們把他們直稱作太監,如果你把他們叫做公公,那簡直是罵他們八輩祖宗。”可見,在太監們的內心深處,還是希望人們能像普通人那樣的。

根據宮廷裡太監們的記述,在當時“公公”也成了一個禁忌的稱呼,與最惡毒的罵人詞彙有得一拼,太監們更喜歡稱呼自己為“爺”。

這很有意思,在一開始“太監”是作為尊稱出現的,後來有了“公公”,而後這個詞彙也被拋棄了。再後來了,“公公”這個詞也成為遺棄物件。

出現上述現象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太監這個群體缺乏被尊重,不管是什麼尊稱的詞彙,最終都會讓他們意識到自身的不同,提醒他們身體的殘缺。

所以,太監們更希望拋棄那些特殊稱呼,而被當做普通人,因此他們互稱“爺”,對待前輩則稱呼“師父”,哪怕是自謙,也要文縐縐的說一句“刑餘之人”,瀟灑的自嘲一番。

可見,太監們的心思也十分的敏感細膩,渴望被尊重。一個“公公”的稱呼,從備受尊敬到跌落泥潭,所展現給我們的,就是古代宦官群體不為人道的無奈與悲哀啊!

公公的來源和由來

宦官,也稱太監、公公、寺人、閹人、內侍,是指中國古代皇宮中替皇族服務的被閹割的男性。宦官是由外生殖器被閹割的男人進宮擔當。宦官的職責主要是維護朝庭後勤事務的正常運作,原則上不得參與國家政務,但也有個別朝代存在宦官掌握國家政務大權的情況。

用閹割過的男人作為宮庭內侍並非中國獨有產物。埃及、波斯、印度等古文明都曾經有相同的做法。聖經新約中亦有向來自非洲衣索比亞的太監傳福音的記述。英文中太監(eunuch)一字即由希臘文“守護床的人”轉變而成,可見宦官在中外本來都是為了保護後宮貞節,皇族血統而設。

標籤:公公 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