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鳳陽的八大景點

心理2.57W
鳳陽的八大景點

1、韭山仙境,位於鳳陽縣,因盛產韭菜得名,景點有長1472米的溶洞。

韭山,位於鳳陽縣城東南30多公里,山因地暖多產韭菜而得名。韭山有個洞,在山之東麓,出口在西側半山腰。該洞早在唐代,就已是遊覽勝地。

據南宋《濠梁志》:“洞水長流不絕,其(石)形如器物甚眾,左右多唐人詩刻石,深崖中有石觀音及石老人像”。明嘉靖方誌雲:其“後為峻崖,遊者莫能至,愈水而還”。主洞長1472米,支洞長400米。洞內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等,各呈其形,百態千姿,身置其間,彷彿進了仙境。

2、明陵風雨。明陵即明皇陵,朱元璋父母的墓地。初葬時,不過是幾座矮小的民家墳丘。朱元璋稱帝后,將其擴建成“宮闕殿宇,壯麗森嚴”的一代帝王陵寢。明末清初,歷經滄桑,到乾隆年間,“唯二碑及石人石馬僅存而已”。

昔日“鬱蔥王氣接邱壇,雲繞乾坤得大觀”的皇陵,此時已是“荒碑欹蔓草,石馬臥幽宮”。但是,每當風雨之際,皇陵好象一幅生動的水墨畫卷:那一簇簇蒼松翠柏,野花蔓草,隨風雨搖曳,沙沙作響,如述說歷史的興衰那一對對石人石馬、殘碑斷碣,任風雨侵蝕,潸然淚下,象泣訴悲慘的遭遇。因進景緻奇異,人稱“明陵風雨”。

3、釣臺春漲。釣臺又稱莊惠釣魚臺,位於鳳陽縣臨淮鎮南郊老塘湖中,原為濠河邊一個高崗。相傳莊子和惠子曾於此垂釣,故得名。濠河有二源,東出濠塘山,西出鏌邪山,由於春季雨水多,二水合流至此,灣窪地積勞成湖,數裡之內,水天一色,唯釣臺孤兀於水中。

“草長平湖水滿塘,春風掀動綠波揚。紛紛白鷺沖天起,蕩蕩漁舟鼓棹忙。”這是前人詠釣臺春漲的詩句。 乾隆《鳳陽縣誌·八景之圖》所繪第七景“釣臺春漲”為:釣臺四面環水,臺下洪波北流,激浪拍岸臺上垂柳搖曳,掩映茅舍青山綠水襯托著釣臺,詩情畫意,令人神往。

4、浮橋煙鎖。浮橋,又名臨淮浮橋,原位於鳳陽縣臨淮鎮北部淮河之上,始建於明洪武六年。因橋用船作為橋墩串聯而成,形如蜈蚣,故俗稱蜈蚣橋。由於蜈蚣懼雞,便在橋的兩岸各置石雞一隻,以鎮此橋。

明清時期,臨淮浮橋為南北重要津樑,官府差役,旅人商賈,川流不息,漕運船隻,晨啟暮泊,千帆雲集,魚火炊煙,如同霧幛雲牆,真是“斷虹垂百尺,橫鎖絕千尋”。

此即鳳陽八景之八的“浮橋煙鎖”。 浮橋建成以後,屢毀屢建,到咸豐三年(1853),太平天國北伐軍渡淮,為拒清軍追擊,焚燬浮橋。今橋址尚存,南岸的石雞仍在。

5、龍興晚鐘 。龍興指龍興寺。原寺殿後山腰鍾亭內懸掛大鐘一口,為建寺時所鑄。

地理位置,安徽滁州。從屬,龍興寺。鑄造時期,明朝。此鍾是用合金材料鑄成,高2.05米,重約4噸。鐘的頂部鑄有一對似龍非龍的奇獸,傳為龍生九子之一,稱蒲牢。

明清時,每當紅日西墜或旭日東昇,“鳳嶺鳴鐘”,其聲響徹雲霄,龍興寺眾僧隨著鐘聲開始早晚佛課。特別是在夜晚,鐘聲格外幽清,遠傳數十里,俗有“改朝換代江河變,唯獨鍾聲繞鳳陽”之說。因此古人把“龍興晚鐘”,稱為鳳陽八景之三。

6、譙樓歸市。譙樓,即明中都鼓樓,位於原中都雲霽街之東。該樓於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三月詔建。

該樓於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三月詔建後,由“鳳陽中等衛所撥軍餘一百六十四名,以官顧之,為守樓,並習吹鼓。凡遇公私,以便應用。如有損壞,例于軍衛修葺”。因此有明一代,鼓樓完好無損。崇禎八年樓宇毀於兵火,十二年重建。後來失去報時作用,為達官顯貴,文人雅士登臨觀景之處。

清乾隆二十年新建鳳陽府城,將鼓樓包在中央,鼓樓四周成為全城重要集市。每日,人群熙熙攘攘,車水馬龍。登樓而望,遠山近水,盡收眼底俯瞰鬧市,萬千景物,歷歷在目。乾隆《鳳陽縣誌》繪此為“鳳陽八景”圖之一,名曰“譙樓歸市”。

7、九華屏障。九華山位於鳳陽縣府城鎮鏡內,南側與安徽科技學院、鳳陽師範學院及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曾經出家的龍興寺為鄰,西南側為明中都遺址,省道合蚌公路從治理區中部通過,城山有部隊雷達站。

8、濠梁觀魚。莊子和惠施遊於濠梁之上,見白鰷魚出遊從容,因辯論是否知魚之樂。後遂用“濠梁觀魚、濠上觀魚、觀魚”等表示縱情山水,逍遙遊樂,或借指遊樂之所。

標籤:八大 景點 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