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粽子在古代叫做什麼

心理1.28W
粽子在古代叫做什麼

粽子別名是粽籺。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粽屬於“籺”的一種,籺是人們在逢年過節時用來拜神祭祖的貢品,逢年過節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的傳統習俗。

籺有很多品種,不同的節日會做不同的籺,粽籺是端午節拜祭神靈祖先的貢品。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即為廣東鹼水粽。

粽子最早叫角黍。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傳說是為紀念屈原而流傳的。《本草綱目》上記載:“古人以菰葉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櫚葉之形,故曰粽。”粽子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

古時候在北方稱為“角黍”,北方產黍,用黍米做粽,角狀,稱“角黍”。由於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從口味上分,粽子有鹹粽和甜粽兩大類。

古代粽子又名“角黍”,最早記載見西晉周處的《風土記》:“仲夏端五,方伯協極。享用角黍,龜鱗順德。注云:端,始也,謂五月初五也。四仲為方伯。俗重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同 “鴨”),春孚雛,到夏至月,皆任啖也。先此二節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雜以粟,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二節日所尚啖也。……裹黏米一名‘粽’,一名‘角黍’,蓋取陰陽尚相苞裹未分散之象也。”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清楚說明用菰葉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櫚葉形狀食物,所以稱“角黍”或“粽”。

明清以後,粽子多用糯米包裹,這時就不叫角黍,而稱粽子了。

標籤: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