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臨汾鼓樓中有什麼文物

心理2.33W
臨汾鼓樓中有什麼文物

臨汾現存的地上文物很多,境內光鼓樓就有四個。這四個鼓樓分別是:臨汾鼓樓、霍州鼓樓、隰縣鼓樓、襄汾汾城鼓樓。

從始建年代看,臨汾鼓樓年份最久,始建於北魏時期。汾城鼓樓始建於唐代,也算是相對較早的建築了霍州鼓樓和隰縣鼓樓都始建於明萬曆年間。

臨汾境內的四座鼓樓建築風格各異,都儲存完好,成爲不可在生的地標建築。

霍州鼓樓又名文昌閣,歷史悠久,遐邇聞名,1986年霍縣人民政府公佈爲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霍州鼓樓始建於明萬曆十一年,建築面積225平方米,總高27米,在閣樓一層四周屋面楣額上方各懸掛貼金匾額一塊,東爲“護國安民”,南曰“輔元開化”,西書“覽秀西河”,北有“保障冀北”。牌匾字型蒼勁有力,由全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沈鵬,省書法家徐文達、郭伯英等題寫。

鼓樓各層檐角起翹,加以檐下斗拱重疊,宛如雲朵簇擁,給人以凌空欲飛之感。

鼓樓每個翼角仔角樑上裝有龍頭套獸,下部懸掛風鈴,風吹鈴動,清脆悅耳,鼓樓樓頂正脊兩端設有琉璃鴟吻,其造型兇猛生動,配有神態各異的騎馬武士。正脊的中央有一琉璃葫蘆寶瓶,附設避雷裝置。遊人登樓眺望,山光水色,爭相輝映,古城風貌一覽無餘。鼓樓雖經歷史滄桑,但其精湛的藝術造型和永不磨滅的魅力,永遠爲人們所欣賞。

汾城鼓樓

汾城鼓樓始建於唐貞觀年間,現存爲清康熙47年重建,民國重修,通高約15米左右。

汾城鼓樓底座爲十字券洞式拱洞通往四街,分上下兩層,下層周砌女兒牆, 中部沿四立柱砌清水牆,四面開門,內部以木梯登二層。二層置木欄杆,可遠眺四方,上下兩層以斗拱承托出檐和翼角。外觀威嚴而華麗。

隰縣鼓樓

隰縣鼓樓又稱大觀樓,位於縣城正中心,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創建,清代屢有修葺,爲二層三重檐十字歇山頂建築。

隰縣鼓樓創建於明代,至今有三百八十多年的歷史,是隰縣的象徵,十字門洞高5.98米,門洞上建有高14.31米二層三重檐十字歇山頂的建築,與周圍林立的商店相互襯托,更顯得鼓樓挺拔秀麗,巍峨壯觀。

樓頂部四周還有體現隰縣輝煌歷史的巨匾四楨:東爲“龍泉古郡”,西爲“長壽遺封”,北爲“三晉雄邦”,南爲“河東重鎮”。其建築形制,樑架結構,牌匾等主要構件均爲明代原物,對研究古代建築文化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臨汾鼓樓

臨汾鼓樓始建於北魏時期,其周長160米,樓高43.76米,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

臨汾鼓樓以高大雄偉着稱於世,其依雲逼日,爲中國現存最高的鼓樓 。因爲存有金明昌七年(1196年)鑄2500餘公斤大鐵鐘一口,所以又名大中樓。

臨汾鼓樓反映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築技藝。

1948年,解放戰爭轉入戰略反攻階段,徐向前司令員率部包圍了臨汾城。在城內頑守的閻軍,不顧市民的反對,將修復僅15年的鼓樓強行拆毀。自1984年9月至1987年5月,臨汾市成立修復鼓樓委員會,按明代風格重新修復了鼓樓,並恢復了明代對鼓樓的稱謂——大中樓。

新修大中樓的門廳匾額,基本上選用了明清時的原有匾詞。

鼓樓基座全用青磚砌築,座高八米,大中樓基座券砌門洞,十字相交,通連四條主街。門洞上方各嵌有巨形石雕匾額,分別爲“東臨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達幽並”。概括了平陽府的重要地理位置。

標籤:文物 臨汾 鼓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