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如何做到孝

心理1.42W
如何做到孝

父母是根,子女是枝葉,根的營養豐足了,枝葉纔會茂盛。孝敬父母是積福之本,要想積累福報,就要從孝敬父母開始。

我們經常說“孝順”,意思是隻要孝敬父母了,人生也就順瞭如果不孝敬父母,甚至忤逆父母,那他就事事不順,災難就該來了。所以俗話常說:“千里燒香,不如在家敬爹孃”,又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真正懂得了這個道理,你就不會到處求神拜佛了,父母就是家裏的兩尊佛,父母就是你的福星,何必嚮往去求呢真的是有眼不識泰山呀!

我們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孝道,儒家所講的“孝”,內容非常廣泛,主要包含以下四個內容:

一、贍養父母

俗話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父母把我們辛辛苦苦養大,真的很不容易。尤其是剛出生的時候,那是一把屎一把尿的照顧我們、撫養我們,沒有一個父母嫌棄自己孩子髒的,也沒有一個父母忍心孩子挨餓受凍的,寧可自己吃苦受累,也不願讓孩子受半點委屈。所以在父母年老以後,也不能嫌棄她們,要像她們當年照料我們一樣的照料她們,即使這樣,也不能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呀!

孔子的弟子子路,就是位大孝子。子路從小家境貧寒,經常靠吃野菜過日子,子路覺得自己吃野菜沒有關係,但父母年事已高,怕營養不好,吃壞身體。爲了讓父母吃上米,就專門跑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買米,揹回來奉養雙親。關鍵不是一次兩次,而是春夏秋冬長年累月如此,不管是冰天雪地,還是烈日炎炎,他都持之以恆,不辭辛苦,實在是難能可貴。

二、尊敬父母

光能贍養父母,還不能算盡了孝道。孔子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也就是說,僅僅盡到贍養父母的義務,還是遠遠不夠的。因爲就算家裏養犬馬,也是“養”,要是對父母不敬,那就跟養犬馬沒什麼區別了。

所以說,我們在侍奉父母的時候,一定要從內心發出真誠的尊敬之情,讓父母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讓她們心情愉悅。跟父母說話時要和顏悅色,恭恭敬敬,即使父母犯了錯誤,也不能跟她們發火,要輕微委婉地勸說,這次父母聽不進去,就等下次父母心情好的時候再勸說,心裏不要有怨言。

三、養父母之心

即使做到贍養和尊敬父母,還是不夠,還要養父母之心,不要讓父母經常爲我們擔心。

比如,我們出門的時候,一定要告訴父母去哪裏,回家不要太晚,在外面不要喝太多酒在家裏,要兄友弟恭,不和兄弟姐妹吵架鬧矛盾在學校裏,要尊敬老師,和同學們和諧相處,不要讓父母擔心參加工作後,要盡職盡責,踏實進取,不讓父母擔憂要正常作息,不熬夜,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讓父母爲我們的身體健康擔心等等。如果哪一樣我們沒有做好,讓父母爲我們擔憂着急了,那就是不孝。

四、尊敬長者

孟子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但在家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出外還要以同樣的感情去敬愛別人的父母。如果只孝敬自己的父母,對別的老人不尊重,就會被人恥笑,說你沒有教養,最受傷害的還是父母。你讓父母臉上無光,擡不起頭來,還是不孝。

孝,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我歸納其本質,是尊老、敬老、愛老、養老。

尊老,就是尊重老人,尊重老人的行爲習慣及意見。

敬老,就是敬重老輩人的行爲準則及生活方式。

愛老,就是對老一輩要有愛心,有愛護之心和行動,不去做傷害他們身體和感情的事情。

養老,就是贍養老人,要讓老一輩人們,生活無憂,得享天年。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所以說,雖然孝的方式多種多樣,但真正的孝,是發自內心的對父母的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用心面對父母吧,感念父母對我們生命的賜予,感謝父母對我們的無私付出的養育之恩,盡孝心怎樣做都不爲過。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