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山西太原十大古村落

心理2.51W
山西太原十大古村落

山西太原的十大古村落主要集中在陽曲縣和晉源區,其他的縣區也有一些。具體是:一、晉源區店頭村,二、陽曲縣畛村。三,陽曲縣歸朝村。四、陽曲縣陽曲縣北社村。五、尖草坪區呼延村。六、晉源古城營村。七,清徐賈兆村。八晉源區赤橋村。九、陽曲縣張拔村。十、迎澤區馬莊村。

這些村莊的特色,一是以店頭村爲主的民居與戰爭工事爲一體,二是以三畛村爲主的傳統建築,三是赤橋村以劉大鵬豫讓等歷史明人爲代表的名人村,四是賈兆爲主的商業村。

1 店頭村

千年古堡——店頭。這裏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從春秋戰國到宋朝,這裏曾發生過多次重大戰爭。古堡位於風峪溝口,是古晉陽城的西出口,扼守交通要道,爲軍事要塞,所以建成“窯洞地道”。直到宋太宗趙光義,火燒水垵毀滅了晉陽城,店頭古堡的軍事要塞才失去了價值,逐步變成了居民村落,也曾商賈雲集。但這種“窯洞地道”仍儲存下來,從而成就了它的歷史文化名村。

古村中,四百餘間石砌窯洞錯落有致,一窯連一窯,一洞套一洞,上下左右都互通,猶如迷宮,可以隨意穿梭期間,這就是遊古堡的樂趣。

2 三畛村

三畛村位於陽曲大盂鎮,這座位於黃土高原的特色古村落,有太原府北門外第一文化村之譽,真武廟、磐石堡、清式古戲臺、明清古民居等遺蹟,無不顯示着厚重的歷史文化。

該村落儲存的真武廟根據其殘碑記載始建於明朝天啓年間,廟內大殿中供奉的彩色懸塑是三畛村的瑰寶。三畛村單院建築規模宏大,其儲存的窯上樓窯窗雕花精美,畫樑上還可窺見三畛村的生活習俗。

村裏現在依然有人家居住。民居依山而建,多爲兩層,底層是用青磚拱圈而成,住在裏面冬暖夏涼,類似於窯洞,上層多爲木結構。殘存的斷壁殘垣,高牆深院,依稀可見當年的鼎盛。

3 歸朝村

歸朝村位於太原陽曲縣泥屯鎮之北,據陽曲新版縣誌的記載,該村古有離相之人回朝,得名歸朝。這個村落有着300餘年的歷史。村中的幾處豪宅大院豪華氣派,雕樑畫棟、廊檐挑出,琉璃瓦蓋頂,歷經數百年風霜雨雪的侵蝕依然華麗。

村內“葡萄院”頗有歷史價值,值得探究。這座民國時期的王氏民居,因其與衆不同的葡萄照壁,也被叫做葡萄院。葡萄院內古色古香,所有廳堂均爲硬山頂前出廊有檐,石砌臺階,木雕雀替,明間前檐、前牆均有匾額,除了能從中發現豐富的人文歷史資料外,那種美感也是一種不同尋常的美態。

4 北社村

這裏也稱郭家堡。據傳,是天下郭氏發源地,現在郭姓仍爲村中第一大姓。村東至今遺存唐代修建的石砌堡門一座,額石上刻有“郭家堡”三字。

主要看點是黃土地質公園、西林寺、大王廟、九曲黃河陣,其中九曲黃河陣已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此陣迂迴曲折,只有一條通道。

5 古城營村

這裏是晉陽古城遺址的中心,比較出名的就是古晉陽惠明寺舍利塔,即阿育王塔,它與西安法華寺塔齊名。該塔創建於隋,號稱“古塔凌蒼”,爲明清太原縣八景之一。

此外,九龍廟、古槐、雕龍、碑刻等,每一處都值得細細體味。歷史在這裏濃縮,彷彿古老的晉陽城就在眼前巍然聳立。

6 呼延村

這是一個古老的村落,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時期,村名就是以北宋大將呼延贊而命名的,這裏旅遊資源特別豐富。

盪舟映山湖、攀登崛圍山、參觀多福寺,還有關帝廟、古槐、土堂大佛、烈石寒泉等。其中崛圍紅葉和烈石寒泉,都是古晉陽八景。

7 賈兆村

傳言,賈兆村最早在春秋時期是賈趙村,清道光年間改爲賈兆村,是太原市傳統民居儲存較爲集中的古村落之一,其磚雕工藝被列入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裏的民居也是隨着晉商發展起來的,有很多家族宅院,比如王家宅院、牛家宅院等,都有着精美的門樓牌坊、匾額楹聯,雕樑畫棟,時光彷彿倒流了數百年。

8 赤橋村

村子依山傍水,綠樹成蔭,環境特別優美。村西之山以形似臥虎而得名——臥虎青嵐,是太原縣八景之一。

村中央有座石橋,相傳是春秋末期義士豫讓捨生取義自刎之處。山下的蘭若寺始建於北齊年間,曾經幾度被毀、幾度重建,現在的蘭若寺是近些年新建的。

9 張拔村

張拔村位於陽曲縣南部,距縣城7公里,原名張堡。張拔村歷史悠久,可追溯到黃帝時代,由黃帝所命名,約於明代更名“張拔”。其中喬式民居規模宏大,目前在200多米的古街道上尚存有古建築300多間。其出產的“張拔白桃”曾經是清朝期間的御用貢品。隨着晉商的起家,這裏也日漸變成萬貫晉商的聚集地。

由於功能的失去,張拔村現在已經殘破,黃草蒿蒿,過往的氣派如同往事一樣堙滅了。曾經的萬貫富商,如今卻只留下隆冬殘存的歷史遺殤。

10 馬莊村

馬莊位於太原市迎澤區郝莊鎮,在明清時期就以爲皇家建築提供琉璃製品而聞名。這裏也是晉商發達的村落之一,因此存留下來的古村落高大氣派。該村存留的劉家大宅規模很大,其中一處拱樓,下部用青磚砌成,上部爲木質構造,飛檐斗拱十分講究。石雕、磚雕、木雕隨處可見,雕樑畫棟也依稀可辨,特別是樑枋上的貼金彩繪更是栩栩如生。

陽光之下,劉家大宅的美是殘缺的,或許在六百多年前的明朝開始,這裏的繁華已經叫人豔羨。只是隨着時間的流逝和封建時代的經濟的崩潰,荒涼隨之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