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詘甲骨文

心理2.28W
詘甲骨文

詘,最早出現在金文中,甲骨文時代無此字。

“詘”,現代漢語規範字,普通話讀音為qū,最早見於商朝金文時代,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字。“詘”的基本含義為彎曲,如詰詘、“詘五指而頓之”引申含義為屈服,折服,如“公輸盤詘”。

在日常使用中,“詘”表示戛然而止的樣子。

詘甲骨文

無甲骨文,初見於金文中。

漢語漢字

“詘”,現代漢語規範三級字,普通話讀音為qū,最早見於商朝金文時代,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字。

“詘”的基本含義為彎曲,如詰詘、“詘五指而頓之”引申含義為屈服,折服,如“公輸盤詘”。

在日常使用中,“詘”表示戛然而止的樣子。

字源演變

“詘”,初見於金文中,後來陸續在楚系簡帛、説文中發現,“詘”字簡體版的楷書從秦朝小篆演變而來。“詘”的字源演變圖如下:

詘的字源演變圖

詳細釋義

拼音

形容詞

言語鈍拙

stutter

輕財重士,辯於心而詘於口。——《史記·李斯列傳》

盡,窮盡

exhausted

理詘勢窮。——清·林則徐文

聲音戛然而止貌

suddenly-mute

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禮記》。孔穎達疏:“詘謂止絕也。”

動詞

通“屈”。彎曲

bend

詘伸詘曲

詘,屈也。——《廣雅·釋詁一》

屈服

yield

詘意詘志

然而敵國不待試而詘。——《荀子·議兵》詘敵國。——《戰國策·秦策一》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詘”字頭,可參考其異體字“詘”字,其含義如下:

《唐韻》區勿切《集韻》《韻會》《正韻》曲勿切,音屈。《説文》詰詘也。一曰屈襞。《禮·喪大記》凡衣不詘。《注》謂舒而不卷也。《楚辭·九思》思哽饐兮詰詘。

又《博雅》曲也,折也。《玉篇》枉曲也。《禮·樂記》習其俯仰詘伸。《史記·管晏列傳》君子詘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前漢·孫寶傳》道不可詘,身詘何傷。

又《廣韻》辭塞也。《戰國策》於是魏王聽此言也,甚詘。

又《類篇》充詘,喜失節貌。《禮·儒行》不充詘於富貴。又姓。漢有詘強。見《印藪》。

又《韻會》通作屈。《荀子·勸學篇》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注》詘與屈同。

又《集韻》《正韻》渠勿切,音掘。與充詘義同。又絕止貌。《禮·聘義》叩之,其聲淸以長,其終詘然樂也。

又《正韻》盡也。《前漢·司馬相如傳》徼受詘。《師古注》言獸有力盡者,受而有之。又《集韻》敕律切,音怵。與黜同。《戰國策》彼公仲者,秦勢能詘之。《注》詘,貶下也。

又《集韻》通作絀。《禮·射義》進爵絀地。《注》《內則》以前作絀,《明堂位》以後作詘。

又《集韻》或作出。《左傳·襄三十年》譆譆出出。《周禮·秋官·庭氏鄭注》引作詘詘。劉昌宗音出。本亦作出。又《集韻》奴骨切,嫩入聲。與訥同。詳訥字注。

又《説文》或作誳。《長箋》作誳。

説文解字

説文解字未收錄“詘”字頭,可參考其異體字“詘”字,其含義如下:

《卷三》《言部》編號:1692詘,[區勿切],詰詘也。一曰屈襞。從言出聲。詘或從屈。

説文解字注

詰詘也。二字雙聲。屈曲之意。一曰屈襞。此謂衣襞積。見衣部。從言。岀聲。區勿切。十五部。

標籤: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