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為什麼説關羽是個有勇有義的人

心理2.36W
為什麼説關羽是個有勇有義的人

原因就在於,關羽的所表現出來的“義”與“勇”,是一般人很難做到的。《三國演義》將關羽寫得近乎完美,也充分地將他的“義與勇”表現出來。書中表現關羽“義”的,最突出的有桃園結義、千里走單騎和義釋曹操三處,表現“勇”的,最突出的是温酒斬華雄、刮骨療毒和單刀赴會三處。

關羽的出場描寫,幾百年來為人所稱頌,家喻户曉:“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若重棗,脣若塗脂,丹鳳眼、卧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在鄉中因看不慣惡霸作惡,便為民除害,但是卻流落江湖。在涿縣與劉備張飛萍水相逢,一見如故,在桃園結為兄弟,自此後兄弟三人匡扶社稷,共保漢室。為了匡扶國家而結義,這是大義。而梁山結義,號稱“替天行道”,實際上,除了宋江等人想着“招安”以外,其他頭領,不過是仇恨朝廷,佔山為寇,以圖生計罷了。這樣的“結義”,怎能與劉關張不求同生但求共死的大義相比呢。

千里走單騎,眾所周知,關羽約三事,身在曹營心在漢,不為曹操利誘所動,而念桃園大義,誓回大哥身邊。因而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終於回到兄弟身邊,生死不棄。這種義,是超越生死的,是無畏的。相比於關羽,梁山的聚義似乎就遜色了許多。在宋江歸附朝廷的時候,就有公孫勝等人棄義而去,而在徵方臘的之後,又有李俊童威童猛等人脱離梁山。雖然他們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是在我們中國人看來,關羽那種不離不棄,誓死忠義的品行,更令我們感動。

義釋曹操,這更是關羽“義”的頂點。孟子曾説“捨生而取義者也”,曹操曾經有恩與關羽,若是放他過去,就是違了軍令狀,要殺頭若是不放,則是忘恩負義之舉。面對這種情況,關羽踐行了孟子的話,寧可失去性命,也不能做忘恩負義之人。面對自己的敵人,面對生死,關雲長依然以義為重,義薄雲天。這就是關雲長最為人敬仰和稱頌的地方。

所以,關羽的義,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無論瓦崗寨,還是水泊梁山,無一人能與關羽的大義相比。在中國這樣的一個鄉土社會中,對於“義”的崇尚,讓人們對他世代敬仰,拜服。

世人敬仰關羽,還有一點就是他的勇。可以説是萬夫不當之勇。 當一個又一個武將倒在華雄馬下的時候,當諸侯正愁眉苦臉無計可施的時候,只是一個小小馬弓手的關羽主動請纓,温酒之間,力斬華雄,令

天下折服。這也是關羽的成名一戰。在一位又一位武將倒下的時候,敢於跨過他們的屍體,依然勇猛應戰的人,不可謂不是勇者。

勇武其實並不僅僅表現在戰場上,能忍人所不能忍,更是一種勇武。事緣一次被毒箭射傷左臂,每到陰雨,臂骨疼痛,醫師華佗説要刮骨去毒才可病癒,關羽即伸臂給華佗,開始刮骨,血流盈盤,而關羽卻一面食肉飲酒,一面與馬良下棋(馬良嚇得面色蒼白),神態自若,似乎沒有疼痛的感覺。這要有何等的勇氣,才能生忍此痛。這也正是關羽又一處長人之處!

人們常説,單兵不宜深入,更何況是深入虎穴。但是,關羽偏偏就有這樣的勇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單刀赴東吳的鴻門宴。這裏不僅僅體現出了關雲長的“勇”,更體現出了關雲長的“智”。進虎穴是勇,出虎穴就要憑智了,關羽假借喝醉,挾持魯肅,全身而退。智勇雙全,關羽令世人折服。

可見,關羽之所以能夠力壓古今眾名將,被人稱為“武聖”,為世人供奉,他的那種矢志不渝的忠義,對敵人依然能顧全仗義,面對死亡也不忘恩負義的大義,還有那種敢做敢為的英勇,忍人所不能忍的神勇,危境之中依然能全身而退的智勇,確實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

“當時義勇傾三國,萬古祠堂遍九州。階下蒼松高百尺,氣衝霄漢未能休。”歲月悠悠,逝而不返。關公當年赤面騎赤馬廝殺疆場的雄壯場面,青燈觀青史夜讀《春秋》的感人情景,忠心守忠義報效蜀漢的浩然氣節,都早已化為歷史煙塵。但是,關公自身所具有的和被後世所疊加上的那些道德觀念和道德精神,卻成了中華民族傳統道德文化中的一份沉甸甸的遺產。當然,這份遺產既有精華需要借鑑、吸收和轉化,同時也肯定有糟粕需要鑑別、清理與剔除。當現代的人們懷着崇敬的心情,邁入那松柏森森的關公廟宇之中時,應當比我們的前人有更為深刻的認識,也應該有更為高遠的思考。

標籤:有義 有勇 關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