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时尚馆

位置:首页 > 健康生活 > 心理

苏菲的世界逃离世界的概括

心理3.25W
苏菲的世界逃离世界的概括

小说从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讲起,她在门外的信箱里发现了神秘来信,一封写着“你是谁”,另一封写着“世界从而何来”。 神秘来信和两个问题激发了苏菲强烈的“好奇心”,她一边想找出写信人是谁,一边想找到“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的答案。

神秘来信接踵而至,前一封提出问题,后一封介绍哲学知识,并引出哲学家对前一封信上所提问题的思考。 在苏菲锲而不舍的追踪下,她得知神秘来信来自一位名叫艾伯特的哲学老师。艾伯特不但精通哲学,还有穿越时空的本领,他从写信授课到电话授课,最后到当面授课,将西方哲学从古希腊时期一直讲到了20世纪,向苏菲打开了进入哲学世界的大门。

苏菲与神秘哲学老师艾伯特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是《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最主要的线索。

通过这条线索,我们相当于跟随苏菲的思考、追踪以及揭开谜底的过程,一步步深入了解西方哲学的历史进程,顺便了解到相应的哲学常识。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有一条“另类”的线索,就是关于上校与女儿席德的互动交流。

上校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总是不断给14岁的女儿席德发送各种明信片和生日祝福,却“原因不明”地全部寄给了苏菲。这种无厘头的操作,让苏菲非常困惑,更神奇的是,席德的生日与苏菲竟然是同一天。

随着小说情节的进展,我们会发现上校的存在就仿佛苏菲世界里的上帝一样,他能够监视苏菲和艾伯特的所有行动,也能随便干涉他们的生活,还会制造各种各样不可思议的“现象”。比如,从梦中掉进现实的十字架项链、童话故事里走出来的人物、天空飞过的生日祝福……等。

到了小说尾声,我们才会发现这一切都是上校的“诡计”,苏菲和艾伯特只是上校撰写的书《苏菲的世界》里面的两个人物,而这本书是上校送给女儿席德15岁的生日礼物。

“苏菲”这个名字的含义是“智慧”,上校饶有深意的做法,是希望女儿在15岁生日的时候,通过“哲学”的大门,去找到属于自己的智慧。

2、按历史的顺序讲哲学

在苏菲的好奇和追寻下,她认识了神秘哲学导师艾伯特。他总是喜欢提出各种问题来激发苏菲的思考,除了刚开始的“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的提问外,还有“你相信命运吗”、“是什么力量在影响历史的走向”、“人死后还有生命吗”等各种引人深思的提问。

艾伯特认为,成为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好奇心。他沿着提出问题的思考过程,将各个历史时期里最著名的哲学家及其思想全都教给了苏菲。

从最早期的古希腊自然派哲学家开始,到古希腊古典派三大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到中世纪神学、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接着是17世纪的经验主义和18世纪的经验主义,再下来是启蒙运动和康德哲学、19世纪的黑格尔、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的思想等,最后结束于20世纪的存在主义。

从艾伯特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得知,哲学思想的演变总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也与历史进程、社会变迁、统治阶层的统治思想密切联系。

比如古希腊时期。西方最早期的哲学家自然派哲学家,打破了人们用“神话”解释大自然现象的做法。他们不相信希腊神话中各种各样的天神,认为大自然一定存在某种普遍规律,世界是由物质构成,而不是虚无和空白。 距今差不多2800年以前,他们就提出构成自然万物的最小单位是一种不可分割的物质,自然派哲学家最优秀的代表德谟克利特斯称之为“原子”。即使用我们现在的眼光去看自然派哲学家,都会佩服他们的“理智”,所以,他们也被称为最早的理性主义者和唯物主义者,也是后来科学的先驱。

比如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后期,天主教内部开始分裂,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在中世纪分裂出去的三种文化又重新在意大利北部汇聚融合。科技发展很快,有了罗盘、火器、印刷术和望远镜,人类看世界的眼光和探索世界的能力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天文学的发展,哥白尼率先提出“日心说”,打破了“地心说”,实际上打破了教会统治的思想基础。 在这种条件下,人们对人类自身的力量越来越有信心,突破了对“神”“教会”“权威”等的单一迷信,十分重视知识的作用,相信实践出真知。这时期的哲学家强调人的生命是极其高贵的,强调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人文主义就此兴起,还出现了很多“泛神论”的哲学家,认为神存在于世界万物中,没有超自然的主宰者。

再比如19世纪的浪漫主义、黑格尔哲学、马克思主义、达尔文进化论、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等内容,都包含在艾伯特的哲学课程中。

艾伯特以历史时代为顺序,以每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为重点,把整个西方哲学史给苏菲讲了一遍。而且,他的讲述方式不是干巴巴的,而是赋予了这些哲学家鲜明的“个性”和有趣的故事,辅助时代背景的介绍,听起来特别容易理解和记忆。

同时,针对苏菲是女孩子这一特点,艾伯特的讲述还特别关照了西方历史中“女性哲学家”的表现,以及男性哲学家对女性的看法等。 这种“女性主义”的加入,使得整本《苏菲的世界》都更加完整和温情。

3、小说情节蕴含着哲学

抛开《苏菲的世界》关于哲学课程的部分,单看小说的故事情节,也不难发现,本身就充满着哲学意味。

最有趣的地方是它的“嵌套式”结构,有点像梦中梦,甚至是梦中梦中的梦。

一开始,我们都会单纯地以为这就是关于少女苏菲学哲学的故事,但随着苏菲遇到的“神秘事件”越来越多,刚开始还能用“偶然性”来解释,后面就完全“失控”了。

比如狗开口说话,比如苏菲梦里看到的物品醒来后发现就在枕头下,比如上校的无所不知等。 这些无法解释的事件,到小说的最后几章才揭开谜底,原来苏菲和艾伯特只是上校创造的“人物”,他们只是活在上校写的《苏菲的世界》这本书里,但是当上校的女儿席德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却真切感受到了苏菲的存在,甚至相信是一种真的存在。

这也是西方哲学家看待“世界从何而来”的一种方式,上帝可以设定人的命运,但却无法时时刻刻掌握人的思想和行动,尤其是思想。很多情节对应了弗洛伊德关于梦境和潜意识的理论。

但实际上,不管是苏菲和艾伯特,还是上校与席德,都只不过是《苏菲的世界》作者乔斯坦▪贾德笔下的虚构人物而已。 那么,面对这种类似“生命的虚无”时,我们作为其中的芸芸众生,又该如何自处呢

这个回答来自小说另一个有趣的地方:苏菲和艾伯特的“逃离”。

当谜底逐渐揭开,苏菲意识到自己只是虚构世界里一个虚构人物时,甚至意识到自己的命运掌控在“他人”手中时,她的选择不是自暴自弃,也不是得过且过,她的选择是跟随艾伯特一起逃离世界。 最后,两人成功了,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继续生活下去。

苏菲那种深信追求自由和努力反抗才是生命意义的表现,体现了存在主义的思想。也就是萨特提出的存在先于本质,“我存在”比“我是谁”更重要的思想。

他认为,人们就好像被突然扔进生命舞台的演员,没有剧本,也没有任何引导和提醒。生命的“意义”只能靠自己来创造。既然要承受自由之苦,那么在面对每一次人生选择时,都要为自己负责,不把自己的错误归咎于“人性弱点”。

标签:概括 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