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麗時尚館

位置:首頁 > 健康生活 > 心理

中山紀念堂歷史背景和建造特點

心理1.21W
中山紀念堂歷史背景和建造特點

廣州中山紀念堂是爲了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建造的,它是廣州最具標緻性建築,其背景一橫匾高懸孫中山手“天下爲公"四個大字,蒼勁有力。建築面積爲3700平方米,高49米,四面爲4個重檐歇山抱廈,拱托中央八角攢尖式巨頂。白色花崗岩石爲基座和臺階,淡青色大理石爲牆裙、乳黃色貼面磚爲牆身,紫紅色水磨大柱上蓋寶藍色琉璃瓦頂,層疊舒捲,顯得格外雍容華貴,富麗堂皇。前檐下橫匾高懸孫中山手“天下爲公”4個大字,雄渾有力。廣州中山紀念堂是廣州人民和海外華僑爲紀念孫中山先生集資興建的。1929年1月動工,1931年11月建成。這裏原是1921年孫中山先生在廣州出任臨時大總統時的總統府舊址。中山紀念堂是一座八角形的宮殿式建築,全部建築面積3700多平方米,高49米,是廣州近代着名的建築傑作。這是建築師呂彥直(1894年――1929年)設計的。

建造特點是:單體設計中式爲體,西式爲用。創造性的運用中國古建築手法,將一系列建築元素精妙地組合在一起,並大量使用寓意深刻的象徵圖案。堂內有一個近似圓形的大會堂,直徑71米,分上下兩層,共有座位4700多個。設計者用四根大柱子(柱子位於四周的牆壁中),支撐着四個大跨度的鋼桁架,像一把張開的雨傘,組成一個巨大的拱形屋頂。拱形屋頂托起八個主桁架,組成一個八角亭子。堂內外,多處以羊頭爲圖案的柱頭飾,令人聯想到廣州“五羊獻穗”的美麗傳說。嵌入牆內的宮燈和懸掛於外檐走廊的八角形宮燈相互呼應,宮燈全由古銅製成,並與門窗構成框景。中山紀念堂天花板拼花內外有別,均和宋代天花風格相似屋頂採光玻璃由德國製造。採光玻璃與遍佈牆體四圍的玻璃門窗,使堂內既獲得充足的自然光線,又經過不同顏色的玻璃折射,陽光變得更加明亮柔和。

雀替是中國建築中的特殊名稱,安置於樑或闌額與柱交接處承託樑枋的木構件,可以縮短樑枋的淨跨距離。堂內簡化的雀替圖案也仿似羊頭。斗拱,是由若干個拱件,相互咬合,層層壘疊而成的組合構件,它是既有懸挑作用,又具有裝飾效果的支撐性傳力構件,是中國古典建築顯著特徵之一。堂內使用懸柱,又稱垂花柱,凸顯南方建築特色。堂內頂部大景。根據設計方案,紀念堂八角大廳整體建築高約47米,直徑約71米,體積高達50000立方米,設置5000個座位,且內無一柱遮擋。中山紀念堂大量使用寓意深刻的象徵圖案:寶頂須彌座由36166張法國產金馬賽克磚鑲制,重檐翹角的風鐸頗像醒世警鐘,萬字符裝飾,寓意吉祥祝福和諧。堂外古典燈柱四面嵌入透明玻璃,柱身漆成硃紅色,與紀念堂外檐柱相統一。古典形制的燈柱爲紀念堂室外公共空間提供了全覆蓋的照明系統。三開間的南門樓,晚於主體建築後建於1933年。藍色琉璃瓦,土黃色磚砌牆體。如今樓外的東風東路每天車水馬龍。八角形宮殿式建築,中西合璧。傘狀屋頂,別具一格。前檐下橫匾高懸孫中山手“天下爲公”4個大字,雄渾有力。